
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血友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血友病最常见的出血表现是关节出血,一般先从踝关节出血开始,然后开始肘关节和膝关节的出血。
如果一个关节在6个月内有超过3次的自发性出血,那这个关节就是靶关节。
另一种严重的出血是颅内出血,可以危及生命。
一项针对一万多名血友病患者的研究显示,有1.9%的患者出现了颅内出血,而颅内出血的死亡率接近五分之一。
当然了,血友病预防治疗能够有效的避免血友病性关节病,减少颅内出血。
二、血友病如何诊断?
血友病的诊断很直接,就是检测凝血因子VIII或IX低。但是要注意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II、VII、IX、X在刚出生时往往都低于成年人的参考范围,而凝血因子VIII活性刚出生时就能达到正常成年人的水平。
所以血友病A的诊断,一出生就可以确诊,而血友病B的诊断,需要等到出生6个月后复查。
血友病的严重程度,根据凝血因子活性分型:凝血因子水平小于1%为重型,1%到5%为中间型,5%到40%为轻型。
重型的血友病患者常在3岁内被诊断,诊断原因可以是家族史、新生儿出血、瘀斑、打疫苗时出血、粘膜出血、关节出血;血友病A的抑制物风险是25%,血友病B的抑制物风险是5%;不进行预防治疗的话,普遍都会出现血友病性关节病。
中间型血友病患者常在10岁内被诊断,诊断原因可以是家族史、新生儿出血(几率低于重型)、打疫苗时出血、粘膜出血、关节出血;抑制物风险是1%到2%;不进行预防治疗的话,也常会出现血友病性关节病。
轻型血友病患者常在5岁以后被诊断,很多在21岁以后诊断,诊断原因多为创伤后出血或手术后出血,极少产生抑制物,也很少出现血友病性关节病。
原创: 零度Zero冰凝血那些事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