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关节炎要警惕免疫功能受损性肺炎
类风湿关节炎(RA)因为疾病本身免疫失调,或因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肺炎发生率明显升高。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性的原因之一,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天性疾病和艾滋病,以及新型癌症治疗方法,是常见原因。因为肺部感染是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主要感染形式,因此免疫功能受损性肺炎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RA患者感染风险比非RA患者高1.7倍,感染住院率高1.8倍,感染的程度更严重,最常见为肺部感染,此外还有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一些特殊部位的感染,如骨髓炎和感染性关节炎,RA患者比非RA患者高10倍。感染是导致RA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RA出现肺部感染,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RA免疫功能受损若出现侵袭性感染,大多应住院接受评估;
2.免疫功能受损性感染谱不同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研究显示,感染谱为:常规细菌37%,真菌14%,病毒15%,耶氏肺孢子菌8%,星状诺卡尔菌7%,结核分枝杆菌1%,混合感染,而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常规细菌和病毒为主;
3.了解感染在社区中的流行病学(如呼吸道病毒、结核病)以及个体经历(如旅行史、性生活史、职业暴露史)通常能提供有帮助的线索;
4.免疫功能受损RA可能因为不能对感染产生充分抗体反应,血清学可能不易检测出来,微生物学检测要采用抗原检测,基于核酸检测,培养,必要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胸部穿刺等,才能更准确获取致病菌;
5.要区别肺炎是感染所致,还是药物引起的损伤,甲氨蝶呤、青霉胺、金制剂、环磷酰胺等药物都可导致药物性肺炎,引起干咳、发热、呼吸困难以及胸膜炎伴皮疹和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片通常表现为弥漫性网状浸润;
6.胸片不足以发现肺部病变,CT能更好发现病变,特别要注意与既往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7.感染所致肺炎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并积极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或穿刺等方法,获取特异性微生物学数据来指导治疗;
8.要认真鉴别药物引起的损伤,因为其治疗方法不同,无需使用抗生素,要立即停用药物,积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本文是徐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