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严进 三甲
严进 副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肛肠科

抗生素滥用的后果——伪膜性肠炎

2531人已读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因在小肠或结肠的坏死黏膜表面覆有一层假膜而得名。本病易发生在大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出现新的肠道感染,故又有人称之为手术后肠炎、抗生素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主要发生在结肠,偶见于小肠等部位。病变肠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加。病变肠黏膜的肉眼观察,可见凝固性坏死,并覆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假膜,从数毫米至30 mm。严重者假膜可融合成片,并可见到假膜脱落的大、小裸露区。显微镜下可见假膜系由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黏蛋白及坏死细胞碎屑组成。黏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重者腺体破坏断裂、细胞坏死。黏膜下层因炎性渗出而增厚,伴血管扩张、充血及微血栓形成。坏死一般限于黏膜层,严重病例可向黏膜下层延伸,偶有累及全层导致肠穿孔。

假膜性肠炎主要症状是腹泻、腹痛、腹胀、发热。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50 ~59岁,女性稍多于男性。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

1.腹泻 是最主要的症状,腹泻物呈绿色海水样或黄色蛋花样稀便,多在应用抗生素的4~ 10d,或在停药后的1 ~2周内,或于手术后5~20d发生。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病例,大便每日2~3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腹泻,大便每日可30余次之多,有时腹泻可持续4~5周,少数病例可排出斑块状假膜,血粪少见。腹泻后腹胀减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征象,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肠胀气及肠鸣音减弱。

2.腹痛 为较多见的症状。有时很剧烈,可伴腹胀、恶心、呕吐,以至被误诊为急腹症、手术吻合口漏等。

3.毒血症表现 包括心动过速、 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表现。重者常发生低血压、“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少尿,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

(一)一般治疗

1.立即中止所用抗菌药物。

2.支持疗法及抗体克可输人血浆、 白蛋白或全血,及时静脉补充足量液体和钾盐等。补液量根据失水程度决定,或口服葡萄糖盐水补偿氯化钠的丢失,纠正电解质失平衡及代谢性酸中毒。如有低血压可在补充血容量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3.甲硝唑是本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一般用法是 250mg,每天3~4次, 口服7~10d, 95%病人治疗反应良好,用药后2d发热和腹泻可获缓解,腹泻一般在1周内消失,治疗后72h内粪中测不到毒素B。重症病例频繁呕吐时可用静脉滴注法给药,但疗效明显低于口服给药法。用药期间应禁酒。

4.在甲硝唑用后有副作用或复发的病人,可用万古霉素治疗,一般用法为125 ~250 mg每日4次口服,共7~10d。

5.杆菌肽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本病,常用剂量为25000 U,每日4次,口服7 ~10天,症状缓解与万古霉素相同,在消灭粪中病原菌方面不如万古霉素。杆菌肽的肾毒和耳毒性发生率高,不宜注射用药,但口服法目前尚未发现副作用。

6. 其他治疗 消胆胺2-4g,每日服3~4次,共服7~10d。此药能与毒素结合,减少毒素吸收,促进回肠末端对胆盐的吸收,以改善腹泻症状。恢复正常肠道菌群,轻型病例停用抗生素后任其自行恢复。严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维生素C以及乳糖、蜂蜜、麦芽糖等扶植大肠杆菌;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谷氨酸及维生素B2以扶植肠球菌。

(二)手术治疗

如为暴发型病例,内科治疗无效,而病变主要在结肠,或有显著的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时,可考虑行结肠切除或改道性回肠造口术。


严进
严进 副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