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臀纹不对称=髋关节脱位?如果髋脱位该怎么治疗
常有家长带宝宝在进行例行体检时,医生告知孩子有双侧“臀纹不对称”的表现,有可能是髋关节脱位引起的。建议去设有儿童骨科门诊进一步详查。对于许多年轻家长来说,紧张的情绪可以让他们谈“虎”色变,那么臀纹不对称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真的等于髋关节脱位吗?为什么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详查呢?
所谓的臀纹不对称是指两侧大腿内侧皮肤褶皱高低不对称;若有髋关节脱位,常是患侧皮皱加深增多,较多家长认为可能是因为孩子肥胖的原因,没什么大碍。但部分家长带孩子到医院一检查,却被告知孩子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什么是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四肢畸形。儿童出生后髋关节不稳定率高,但并不完全发病。通俗地说,髋关节脱位(DDH)就是本来应该呆在髋臼里的股骨头脱出到了外面,一般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低,而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国内缺乏全面普查的资料,我国统计,女孩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可高达5倍,单侧比双侧多,单侧重左侧比右侧多。地区与种族的不同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这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环境密切相关,如习惯行双下肢捆绑的襁褓婴儿的地区明显增高,在冬季出生的婴儿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气温低因为大多打包包裹有关。此外发病与胎位有关,有人统计臀位产发病率高,比头位产高大约10倍。实际上临床所见的患儿,脱位程度的不同,有的并没有真正的脱位而只是有潜在脱位的可能性。
上图A为正常髋关节,B为不稳定髋关节,C为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因患儿年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新生儿期(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细致的临床检查是十分重要,因为单靠X线检查诊断DDH并非完全可靠。如果发现以下体征时应视为有髋关节脱位的可能:
1.两侧大腿内侧皮肤褶皱不对称,患侧皮皱加深增多。
2.宝宝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加明显。
3.宝宝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4.宝宝肢体短缩,双下肢不等长。
5.牵拉宝宝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宝宝会哭闹。
6.下肢伸直屈曲时,髋关节不能完全外展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能有效发现,出生后第一年骨盆发育最快,尤其在新生儿期更快。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治疗的原则是越早效果越好。因为新生儿期病理改变最轻,易于矫形,减少手术风险,且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能减少该病的致残率,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避免后遗残疾。
如果延误治疗,病理情况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1、功能障碍:即使是病理情况较轻的病例,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和行走,受累髋关节病理改变继续进展,发生髋关节完全脱位,甚至在早期出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跛行和关节的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骨关节疾病:如果不能早期得到诊断和合适的治疗,该病可能继续发展至髋关节完全脱位或早期出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这不仅严重影响行走步态,而且会最终导致许多晚期并发症,例如髋关节慢性疼痛、早发骨性关节炎、步态异常和肢体短缩等等,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患儿的年龄、病理情况、是否行走负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非手术治疗:多适用于年龄小于6个月以下的患儿
1、Pavlik吊带或者Tubingen髋屈曲矫形器是保守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6个月以下婴儿的髋臼发育不良、半脱位以及Ortolani征阳性的全脱位治疗。一般需3-6个月时间。
2、手法复位:一旦患儿达到爬行年龄(4-6个月),应用Pavlik吊带治疗的成功率将显著下降,6-18个月龄的髋脱位,可能需要闭合复位或者切开复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是邓京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