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吾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为什么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的程控如此重要

发表者:胡小吾 人已读

前一篇帖子讲到,精准植入的几个层次。随着手术技术的快速普及,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心可以比较精准的将电极植入到核团的解剖位置。但是手术,也仅仅是治疗的一个环节和一个质量保证。就像一辆汽车,电极的植入精准给了你裸车,脉冲发生器的电池给了你汽油,但是你不会驾驶啊,需要专家根据你去的目的地、你经过的路径,设置无人驾驶的电脑参数。
既往的研究显示,保证脑深部电刺激有效的三大最主要的要素,包括了合适的病人、精准的电极植入、以及恰当的刺激参数设置(也称程序设置或者程控)。
程控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的三要素中到底占据什么地位呢?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DBS术后症状控制不满意的原因中,程控刺激参数设置不当,占据了高达50%以上的问题。那为什么程控参数不当会有这么高的比例?程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程控的刺激参数有多达7-9种(不同的植入设备有一定差异),每一种都有很大的设置范围,因此刺激参数的排列组合的结果可能有上万种甚至数万种。选择哪种刺激参数的组合,就需要专家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在脑海中初步预判需要刺激的关键神经结构,而后再根据颅内电极植入的位置、角度,设置相应的参数,同时还要判断会引起哪些副作用,不断动态调整刺激的范围、强度、频率等等刺激参数,反复动态检查患者的症状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疗效。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误判或者理解差异,都可能没能获得最佳刺激效果。还有就是帕金森病常常很多症状同时出现,但是每种症状需要刺激的区域是不同的,甚至疗效和副作用毗邻非常近,如何拿捏与取舍疗效与副作用,都考验着程控医生的思路、经验与耐心。传统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对帕金森病的症状的理解、鉴别、评估,肯定没有经过训练的运动障碍疾病专科神经内科医生掌握的精细,而神经内科医生对于有效刺激区域、副作用区域、穿刺路径与角度(其实神经传导束的突触与触点放电的电场线角度都会有影响,影响因素非常多)的理解也会逊色于功能神经外科医生。因此,每个专家的脑海中,对于患者术后刺激参数能达到什么疗效,哪个是最佳效果,都不一样。有一些患者还有电刺激的延迟效应(回去1-3天以后才出现的电刺激的效应)、个体特异性、非神经系统疾病或者情绪等因素,影响医生在诊室面诊的当时对患者症状的判断。再加上患者的各种运动症状随着时间的进展甚至是气候、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差而出现改变,需要经常进行细微的刺激参数调整。
因此,刺激参数是一个暂时固定的设置,而患者是动态变化的。以不变应万变,一定是效果有波动的,相当于刻舟求剑。所以术前患者需要知道,在术后开机的前1-3个月内,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参数,逐渐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而后每隔一段时间3-6个月可能还需要调整参数。再有就是,如果患者在一个中心反复调试效果不理想,第一步是复查头颅MRI,在电极位置准确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找其他有经验的医生(可能思路会不同)进行刺激参数的调整。古时候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么刺激参数的设置,真的没有人敢说自己第一,因为都会受到大量的因素来影响医生的判断。好在现在对帕金森病程控的医生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经验越来越丰富。希望各位帕友能够有个好的治疗结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