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风湿不用担心,有了这篇一目了然
在风湿科门诊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女性患者,以产后关节、肌肉疼痛、怕凉、怕风等为主诉,这类疾病在医学上统称为“产后风湿”。
产后风湿发生于育龄妇女产褥期或产后(包括流产后)百日内,是以肢体关节以及肌肉软组织疼痛不适、肿胀沉重、酸楚麻木、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病症,常伴汗出畏风,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症。常因遇冷受潮、劳累及天气变化加重,对产后女性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未及时治疗或不规范治疗者,病情常迁延日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临床特点有三:
1.时间性:即产褥期及百日内易发。
2.季节性:大多数是冬春严寒季节分娩容易患病,但在炎热的夏季发病也不少见。可能与夏季保护不当,贪凉所致。
3.突发性:短时间即可出现肢体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至不能行走。
现代医学对产后风湿的认识主要从风湿免疫病的角度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病与性激素密切相关,妊娠期间性激素变化剧烈,往往会引发这些风湿免疫病的发病。大约有2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孕期或产后早期狼疮首次发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于育龄期女性,产后首次发病或原来轻型的患者产后加重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产后发生关节肌肉疼痛的女性,医生首先要对这些有器质性损害的风湿免疫病进行排查,一旦确诊,需要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
但也有一些患者,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异常,排除了以上所说的器质性风湿免疫疾病,对各类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甚或激素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常常是病人很痛苦,医生很无奈,对于这类患者在中医古籍中称为“产后身痛”、“产后痛风”、“产后中风”等,现代中医将之命名为“产后痹”。
中医认为导致产后痹的原因有三:
1.多虚。产后子宫受伤,大量出血,导致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经脉,“不荣则痛“。
2.多瘀。产后身体虚弱,元气大伤,无力运走恶露,瘀血,而滞留于子宫,使恶露不尽、瘀血内停,“不通”则痛。
3.外邪入侵。产后气血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无力抵御外邪,风寒湿等邪气趁虚而入,导致本病的发生。
得了产后风湿需要再坐一次月子才会好吗?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位患者,也是听说产后风湿要生二胎才可以治好。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为了治疗产后风湿再怀一次孕,说不定会造成第二次损伤。
患产后风湿容易治好吗?很多患者得了产后风湿以后,非常着急,因为很多人都说月子病是治不好的。其实得了产后风湿不要怕,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适当锻炼。如症状较重,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是可以治好的。
产后风湿该如何治疗?
现代医学对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产后风湿尚无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消炎止痛药或小剂量激素可使患者部分症状得到一定改善,但作用维持短暂;合并有抑郁/焦虑较重的患者,联合抗抑郁/焦虑药可有一定疗效,但患者依从性差;化学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对产妇身体伤害较大。
中医药治疗产后风湿可取得很好疗效。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扶正以温补肾脾,益气养血为主; 祛邪以散寒祛风除湿通络为主。病程短者,扶正祛邪并用; 病程长者,扶正重于祛邪。配合理疗、针灸、药浴等中医综合外治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若在哺乳期,必须详细咨询医生,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生长发育及健康造成影响;或者药物是否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妨碍正常哺乳。
得了产后风湿,应注意以下方面:
1.产后风湿的发病与产妇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需经常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生气、着急、情绪抑郁,适当参加一些活动,能更快地使病情得到控制。
2.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使身体处于冷热适度状态;室内既要通风,又不能让风直接吹,尤其夏天避免吹电扇、空调直吹。避免寒冷潮湿环境。
3.多吃易于消化且又富含营养的食物,禁食寒凉食物和冷饮,禁食辛辣及肥腻食物。
4.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慢走、做操、打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经常到户外晒太阳。
本文是汪荣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