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胜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谈谈过敏

发表者:郝胜 人已读

过敏是人体对外来物质的一种异常反应,这些物质就是所谓的过敏原,包括花粉、食物、药物、病原体以及一些环境因素,主要是通过鼻腔、口腔或者血管(静脉输液)等进入人体,在体内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类“炎性因子”,主要攻击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导致毛细血管的扩大和渗出(皮疹、水肿等)、平滑肌的收缩(小的支气管收缩导致哮喘)、腺体分泌增多(流涕、流泪等),这也就是我们过敏时所出现的常见症状。此外,还有很多不易判断的表现,比如长期的咳嗽,以早晚为主的阵发性干咳往往是由过敏因素参与的,这在我们儿科中非常常见,我一直认为,感染和过敏是很难割裂开的,因为各种病原体都有可能导致机体的过敏。

在平时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被误解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食物所引起的消化道不耐受,其原因可能是以上所提到的过敏,伴有体内的免疫反应,通常称为食物过敏;也可能是结构异常所致的菌群紊乱或某些代谢酶(如乳糖酶)缺乏所致的功能异常,不伴有体内的免疫反应,称为食物不耐受。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如我们儿童非常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其实是IgA 在血管的蓄积所致的炎症,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过敏”。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的最佳方法。如何确定对何种物质过敏呢?目前有一些检测手段,包括抽血、皮肤点刺试验等,都是利用免疫学原理观察人体对选定过敏原的反应程度,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依赖于这些检查,还是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仔细观察、综合判断。

目前抗过敏治疗是阻断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发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链:比如我们常用的抗组织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能减少炎性因子的进一步产生,当然还有前段时间被阿宝怼的那个“几分钱治病”新闻里的扑尔敏也是此类药物;激素是阻止炎性因子发生最终作用、迅速缓解过敏症状的必要药物,在严重或者顽固性过敏的时候经常用到,我想多说的是不要惧怕激素,短期和规范的应用还是相当安全。最后,不论是急性过敏还是慢性过敏,都应该由医生来权衡药物治疗的利弊


本文是郝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