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乐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行为问题

让人失去动力的奖励

发表者:钟乐 人已读

赏识教育的观点深入人心,一些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真棒”、“真乖”;当孩子表现不错时会给孩子奖励他们想要的东西或活动。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表扬和奖励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请看看下面这些例子。

妈妈说,“你今天吃饭吃得真快!”小宜问,“我吃得这么快,可不可以奖励我一瓶饮料?”

小曼很喜欢植物,她非常主动地去照顾班级的植物角,每天去看看植物们的生长情况,是不是需要浇水。老师认为她应该奖励小曼的表现,每次小曼照料过植物后,她会奖励这个女孩一张贴纸。不知何故,小曼感到照料植物不再有乐趣。老师和小曼都不理解奖励和热情降低的关系。

在第一个例子中,妈妈曾经因为小宜吃饭好而奖励他饮料。当小宜再次表现不错时,他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奖励,而不会想到吃饭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在第二个例子中,小曼照顾植物是因为她的内在动力:她喜爱植物,也喜欢自己能帮到老师。她对贴纸并不在乎,于是这个奖励反而中断了她的志愿工作。

在这里奖励反而起到了破坏作用,让孩子忽视行为本身的乐趣,使孩子的注意力转变为获得奖励。结果,在没有人关注,不太可能得到表扬和奖励,或者孩子对奖励失去兴趣的时候,孩子就不乐意去做了。

当你真心想要赞扬孩子的时候怎么办?

小宜的妈妈可以说:“你吃得真快,这样我们就能很早下去玩了!”

小曼的老师可以对她说:“你经常来照顾这些植物,你看它们长得多好。我每天看到这么漂亮的植物,感到很开心。”

有效地赞赏和鼓励往往包含以下这些信息:

1. 你所赞赏的行为——“吃饭吃得快”和“照顾植物”。

2. 你的感受——“很开心”。

3. 行为导致的好的后果——“可以早些下去玩”和“植物长得好”。

当孩子收到这些的信息,他们就能明白这个行为的价值,学会评价和赞赏自己——“我这样做不错”,“我这样做能帮到别人”。这样才激励孩子继续这样下去。

本文是钟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