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冼华玮 人已读
任何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昏迷等病人,由于中枢神经受损,患者自我保护能力下降,比如咳痰、进食、排便,对冷、热、触,痛躲避能力下降。患者长时间生理功能不恢复,甚至有死亡率升高的风险。
当脑组织受损后,正常脑组织和平时受抑制的神经通路可部分代偿缺失的神经机能,昏迷可能是脑组织损伤、水肿压迫或皮质的保护性抑制所致。所以在生命体征稳定时,宜尽早采用刺激性康复,因刺激可以引起兴奋反应和抑制反应。例如,疼痛和皮肤轻轻地抚摸可以产生抑制反应,而皮肤持续的抚摸,口腔周围的按压和脊柱缓慢抚摩能产生兴奋反应。反复刺激可以平衡神经兴奋或抑制的过程,并配合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能促使未受累的脑细胞代偿,从而弥补变性受损脑细胞的功能,改变大脑皮质的抑制状态,加快意识恢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呼唤治疗以呼唤模式为主的综合刺激,包括听觉呼唤、视觉呼唤、味觉呼唤、嗅觉呼唤、触觉呼唤。宗旨:把昏迷病人看作有意识、有思想的正常人,不论患者清醒与否,无论何时何地进行治疗、操作时都要与其沟通,呼唤始终贯穿于治疗过程中。
脑卒中昏迷病人的早日苏醒一直是医疗上的难题,由于导致病人昏迷的原因及病理生理极为复杂,因而在临床的治疗中不可能只采用单一的方法得到显著疗效。为此,我们尝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唤式方法来促进昏迷病人的及早苏醒。
1 听觉呼唤
1.1医护人员的言语呼唤,把病人看做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正常人,不论为病人做什么都要通过语言与病人交流。操作中加入语言呼唤在治疗昏迷病人时将病人当成清醒患者,用言语呼唤促醒,如:“张爷爷,帮你量一下血压,看看怎么样了”。“王奶奶,我们翻个身换一下体位好吗?这个体位太久了,会压出褥疮的。”等。
1.2 亲情呼唤 通过家属陪护与病人聊天,亲人或好友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一些昏迷病人得到刺激。因此,每天定时安排患者亲友探访,让病人听其亲人讲话,向病人诉说家中高兴的事情,在耳边轻轻呼唤患者的名字,称呼或昵称,并讲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在病人耳边朗读他喜欢的文章,讲述他较难忘的事和物。每次15 分钟,每日2 次。如妻子可对患病的丈夫说:“我和孩子都在等你醒过来,我们都需要你,我们全家都离不开你,你是家里的顶梁柱”等。
2 触觉呼唤
头部及体表进行抚摸,在耳旁给予语言方面的安慰等。皮肤刺激促醒采用适当温度的水给患者擦洗全身,并配以按摩和刺激。如有目的的按压足底和指尖,产生一定的疼痛感,每天8 ~ 10 次,每次10 分钟。被动运动病人四肢的关节并按摩肌肉,每天2 次,每次20 分钟,并将肢体置于功能位,还可指导家属触摸患者的头面部,耳垂敏感区域的皮肤,进行体表按摩。通过皮肤刺激能增强脑干网状结构的唤醒反映,促进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轴索修复和再生,并把各种刺激投射到大脑皮层上,形成新的神经环路和功能重组,使大脑皮层功能逐渐正常工作,从而使植物人从昏迷到苏醒,乃至恢复正常人的状态。
3 视觉呼唤 光照刺激视网膜、大脑皮层,促进患者视反应,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灶增加,出现觉醒状态的脑电波,故易被唤醒.
3.1 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比如彩色的、熟悉的物体,家庭照片等。
3.2 自然光线及手电光照射。自然光线照射每日2 次,每次40分钟;手电光照射每日6 次,照射头部正面和侧面,往返10 次。
4 味觉呼唤
结合吞咽功能的训练,应用各种味道(酸甜苦辣麻)刺激,并告之应有的味觉感受。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是一个判断患者味觉刺激是否有效的指标。
5 嗅觉呼唤 给予各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物, 如醋、酒、香水等的刺激, 告知患者是什么样的气味, 可重复, 然后停止数分钟再进行。
临床上脑卒中病人昏迷时间长,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可导致病人病情加重或死亡。因此,缩短病人的昏迷时间是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点。通过和昏迷患者主动沟通可以调节颅脑损伤患者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使受损但可逆的神经细胞功能尽快恢复而达到苏醒的目的,给予刺激时,大脑相应部位的脑血流明显增加。配以适当的皮肤、周围神经刺激促进昏迷病人的苏醒。
神经外科全体医务人员祝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是冼华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