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CNA2基因相关的癫痫
KCNA2基因变异首先由国外学者于2015年在6例癫痫患儿中进行了报道。目前国外文献共报道了51例,临床表现为不同严重程度的发育及癫痫性脑病。变异的功能学研究验证了三种类型:功能丧失型变异、功能获得型变异、功能获得型及功能丧失型混合型变异。
功能丧失型变异患儿表型相对较轻,通常表现为婴儿期或儿童早期起病,均有局灶性发作,发作频繁但相对易控制,起病前发育正常,起病后智力运动倒退且进步缓慢,往往遗留轻至中度智力障碍并伴有轻至中度的共济失调。c.1214C>T(P405L)是最常见的变异类型,且具有特征性的脑电图现象,病程中常出现Rolandic区(中央-中颞区)的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同时伴随语言和认知或行为倒退。
功能获得型变异和混合型患儿表型相对严重,起病早,通常新生儿期即出现癫痫发作,癫痫发作严重且对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小脑受累较常见,多数患儿存在共济失调,严重者无法独立行走。预后差,多伴有严重的智力障碍。c.890G>A(R297Q)是最常见功能获得型变异。c.1120A>G(T374A)是最常见的混合型变异,是报道中最严重的临床表型,表现为自幼严重的智力障碍、痉挛性四肢瘫痪、肌张力低、难治性癫痫、舞蹈手足徐动症、小头畸形及视神经萎缩。
本课题组目前已诊断9例KCNA2基因相关癫痫患儿,其中6例为c.1214C>T(P405L)变异,且脑电图ESES现象在此组病例中尤为突出,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如有此类患儿,家长可以通过好大夫网站电话咨询(百度中输入关键词:好大夫 杨志仙,应该能找到咨询的窗口)或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现场可给予加号,周四上午来加号更佳)。
本文是杨志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