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消化分中心学术论坛暨第十三届宁波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年暨《炎症性肠病》省级继续教学班成功举办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心情舒畅。
第十三届宁波市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年会、2019浙江省消化中心宁波分中心学术论坛暨《IBD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省级继教班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于2019年10月11日~12日如期在宁波富邦大酒店召开。
本次会议是由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消化中心宁波分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胃肠病重点学科共同主办,宁波中医院宁海分院和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协办的。
11日下午2点准时开幕,本着勤俭办会的原则,简朴的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没有鲜花,不设主席台。会场内外也未设横幅,代之以电子屏幕提示会议主题。
副主委盛红主持会议并介绍参会嘉宾。
孙聪主委简短的开幕词中,简要介绍了会议筹备过程。谈到本次年会与浙江省消化中心宁波分中心学术论坛一并举办,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同时感谢各位领导的莅临,感谢各位委员和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感谢会务组人员的精心准备,感谢友好厂家的大力支持。
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文华会长在简短致辞中,回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我国中西医结合方向的论述,阐述了我国中西医结合政策导向和基础与临床研究热点。肯定了本会在我市消化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参加会议专家及代表人数150余人,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专家及宁波本地专家授课。来自宁波市区和各个县市区的代表聚集一堂,学术氛围异常活跃。每一次报告后均有积极提问和讨论,使与会人员收益匪浅!
大会的学术内容涵盖广泛。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学术内容本着少而精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设专题讲座15个,卫星会讲座3个,疑难病例讨论6个。周文华会长的“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从基本概念到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疾病的前沿知识和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陈宁教授,结合他们团队诊治IBD的丰富经验讲述了“肠道疑难疾病临床诊断思维与临床实践”,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剖析疑难,思路清晰,其中也有误诊的教训。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对大家启发很大。
邵逸夫医院曹倩教授的“生物制剂治疗IBD继发性失效(失应答)的处理”中归纳了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后失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临床实际病例讲述,包括检测药物浓度,耐药基因检测等,治疗包括加大剂量,减少治疗间隔时间,更换其他生物制剂,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
浙江省名中医,市中医院的王建康教授,结合自己数十年临证经验,讲述了“病证结合辨治萎缩性胃炎”,体现了中医治疗慢性病的特色,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丰富了在场人员的中医知识和临证技能。
省中医院副院长、张烁教授,讲述了“富士7000最新内镜临床应用”,以及蓝激光放大内镜对早期胃肠肿瘤的诊断认识与进展,采用大量图片,详细而具体讲述了富士7000最新内镜和蓝激光放大内镜对早期胃肠肿瘤的诊断优势,从富士能的蓝激光技术与奥林帕斯的NBI,重点讲述了两者的优缺点,并以大量实例的内镜图片作为佐证,凸显蓝激光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优势,并讲述了ESD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原则。使所有在场的内镜医师受益匪浅。
浙医二院陈焰教授的“IBD病人如何高质量维持缓解和预防复发”,介绍了浙二IBD团队在治疗这类患者的特色,强调多学科协同。并在病人管理、志愿者培训方面有独到的特色,尤其是让康复和缓解期的患者“现身说法”,到床边对深受IBD活动期困扰的患者给予鼓励、照顾和心理疏导。创立了“爱在延长”微信公众号,在这个公众号上,即是不同地区IBD医生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广大IBD患者之家,深受医患的好评,值得学习和借鉴。
陈菲博士的“IBD实验室诊断项目最新进展”,其中很多检测“套餐”对于提升我市IBD诊治水平有很大帮助,部分检测项目已在中医院开始使用,尤其是有些项目如CK18、M30、M65对脂肪肝的诊断也有意义,将这些指标应用与科研课题的申报,将大大提升研究的水平和品质。
省中医院范一宏教授的“美国克利夫兰治疗IBD的理念与亮点”重点介绍了范教授在克利夫兰诊所进修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介绍了克利夫兰医疗中心IBD中心主任沈博教授在IBD并发症如肠腔狭窄的扩张治疗、IBD的达标治疗、瘘的内镜治疗等,提出了“理念决定治疗方式”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11日半天的会议,由于内容精彩丰富,直到18:40才结束。
11日晚召开了分会委员工作会议,学会秘书长陈为升参会,副主委杨建毓主持会议。
陈为升秘书长做了简短发言,肯定了我会以往的成绩,并对我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指明了方向,并预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
孙聪主委做主旨发言,主要内容:
(1)通报了本次大会筹备情况;(2)结合下午半天的会议,部署第二天会议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工并查缺补漏,确保大会各项议程顺利进行;(3)总结1年来的学会工作;(4)传达了今年7月在济南举办的活动“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会议”的主要精神和重要内容,并希望我市有更多的学者参加明年在深圳举办的全国会议。(6)集思广益商讨明年工作内容,并听取了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了有中医教育背景的西医医生和西学中的医生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等问题。
张新军委员介绍了9月在巴黎举办的“2019中法肿瘤学术交流会议”主要精神和内容,使大家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法国及欧洲医疗体系建设的简要情况。
12日的会议于8:00准时开始,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消化科主任宋毓飞讲述了“药物性肝病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再认识”,从实际病例出发,以临床实际经验,探讨了药物性肝病尤其是重症的处理方法,并阐述了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宁波市中西医结合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消化分中心秘书长、宁波市明州医院副院长林琪主任医师的“痔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新理念”,从肛门直肠的局部解剖结构和血管走行谈起,介绍了内镜套扎术治疗痔疮的新方法,指出适应症主要是内痔,外痔则由肛肠外科处理为好。
副主委周建波主任的“知行合一,做好内镜质控,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将周主任多年深入研究早癌诊断及早期胃癌ESD术的心得与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宁波市中西医结合消化分会主委,宁波消化分中心主任孙聪教授讲述了自身免疫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通过一例自身免疫性肠炎颇费周折的诊断经历,包括利用微信及时请协和医院钱家鸣教授会诊,和杭州邵逸夫医院病理专家姜支农教授病理玻片会诊以及医院MDT讨论,得以确诊罕见疑难案例。体现了多学科会诊和知名专家会诊指点的巨大作用。并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详细介绍了本病的诊治流程与思路。以及与病毒性肠炎如EB和CMV病毒性肠炎、NSAID相关肠炎、肠结核、乳糜泻、淋巴瘤、肠白塞氏病、SLE肠溃疡、缺血性肠炎、CD等与溃结的鉴别诊断。
市中医院超声科主任孙一红教授,介绍了腹部超声检查对IBD的应用价值研究。重点体现了超声在本病诊治中的无创性、可重复性以及实时性特点,利用超声对IBD病人检查,具有国内先进性。值得推广应用。
副主委朱可奇主任是名中医黄志强的高徒,结合自身数十年苦读背诵经典、师从名医所学、临证经验心得,以现身说法,讲述了其“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彰显中医理论和实践功力。
浙江省消化中心副主任兼总干事长、浙江省消化医师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浙二医院滨江院区副院长王良静教授,结合自身积累的大量案例,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了奥林帕斯290放大胃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了阐述。
宁波消化分中心副主委、宁波市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宁波第一医院丁小云主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肠粘膜损害与防治策略”,以大量临床实例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阐述了本病诊治要点治疗策略。也说明当前非甾体类药物导致胃肠粘膜损害已经非常严重,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上海仁济医院的著名专家刘文忠教授的“肠型胃癌的预防”把此次会议的听课热情推向了高潮。内容讲述得深入浅出、又环环相扣,非常接地气。尤其是一级预防的成本效益分析,从国家卫生政策层面,讲述了胃癌预防的意义。同时讲述了幽门螺杆菌治疗方面的国内外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名誉主委,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吕宾教授的“除菌后早期胃癌诊断”,提出除菌后给早癌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一个是病灶形态可能发生了变化,一个是正常粘膜可以覆盖早癌病灶,使得早癌病灶识别增加困难。这些情况均值得我们胃镜检查时格外注意,可以利用蓝激光胃镜或奥林巴斯放大胃镜或染色胃镜检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
“疑难病例讨论专场”作为给年轻医师展示临床能力的平台,他们的演讲则将本次会议再次推向高潮,来自宁波市各大医院或县市区医院的6位年轻医师,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张杨,宁大附院温晋锋,宁海县第一医院王启骏、鄞州二院张明明、宁波市中医院王诗怡、李惠利医院高志强、内容涉及一例反复结肠穿孔病例,
结肠狭窄(肠结核)、后纵膈肿瘤破裂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ESVD治疗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功能性呕吐诊断与治疗。“你方唱罢我登场”,以6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心动魄的临床实例展示了临床诊断思路、鉴别诊断技巧和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案例,点评专家林琪、杨建毓、宋毓飞、孙聪、唐有为、盛红以及主持专家洪捷敏、张新军、王布江的点评细致入微,异常到位,给听者以极大启发。
总之,本次大会以炎症性肠病板块,中西医结合特色,胃癌前病变诊治及早期胃癌诊断治疗板块,反流性食管炎诊治与非甾体类药对胃肠粘膜损害与对策热点问题,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贴近临床、贴近基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学员听得懂、学的好、用得上。
会议在热烈讨论的气氛中结束,大家有意犹未尽之感。
林琪副主委做了简短的闭幕总结,感谢所有授课嘉宾和专家,感谢所有参会代表,感谢会务筹备和后勤人员,感谢参会支持的友好厂家。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学会的应有作用,使宁波市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唐有为、孙常波执笔,孙聪审阅)
2019年10月18日
本文是孙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