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在儿科病症中的运用
小儿推拿是传统中医的组成部分,它凭借特有的手法与穴位,将传统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理、法、方、药”演变成“理、法、方、推”。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手法刺激小儿体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作用原理]:
小儿推拿不用药物,以手法施于小儿,刺激相应穴位和经络,调节经气,平衡阴阳,提高精、气、神;通过激活与调动小儿机体,由机体自身而不是药物去改善体内状态,从而求得脏腑组织间新的平衡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主要表现为:1、调整阴阳2、调整脏腑气血3、补虚泄实4、顺应升降5、温清有别。
[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说明小儿对外界环境依存性强,哺育与调护极其重要。⑵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强调小儿吸收快、代谢快、排泄快,对外界物质与信息接收快、反应快和利用快。
病理特点:⑴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自我调护防御能力差,易于患病,又常在一日之内,证型数变,因此要求快速果断处理儿科疾病。⑵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清灵是脏腑受损后再生与修复的必要条件;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病因单纯,未成宿疾等,决定了小儿较之成人更容易康复。
[治疗范围]:
⑴呼吸系统: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
⑵消化系统:厌食、疳证、肠炎、便秘、腹泻、呕吐、肠痉挛等;
⑶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幼儿急疹等;
⑷五官科疾病:口腔溃疡、鼻炎、急性结膜炎、近视、小儿中耳炎等;
⑸其他:惊风、夜啼、遗尿、尿频、盗汗、面瘫、斜颈等;
⑹保健:保育、强健、塑形、体质调理。
[禁忌症]:
1、局部出血(出血倾向)、局部感染、皮肤破损、急性伤筋等;
2、心、肝、肾脏衰竭、高热、哮喘发作期、昏厥、休克、骨折等。
[推拿手法]:
基本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常用手法:推法、摩法、运法、揉法、按法、掐法、捏法、捣法、拿法、捏挤法、取痧法、搓法、捻法、摇法、振法。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不打针、不用药的中医外治方法,在所有治疗方法中最便捷、最灵活,既能调身又能调神,其防治疾病和治未病的目的非常明确,有助于小儿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所以轻柔的推、摩、运、揉等就能引发小儿皮肤形变并被其感知,继而激活清灵的脏腑之气而起到与中药同样的调治作用,这是小儿推拿取效的根本原因。
对于临床儿科常见病,我们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采用传统中医手法和现代康复物理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来调理小儿的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让宝宝更健康!家长少操心!
本文是杨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