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王伟 人已读
张女士今年62岁,二十天前晚上散步时不慎扭伤右膝关节,第二天晨起感觉膝部行走时不受控制,走路打软腿,当时也没在意,贴了膏药,不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逐渐加重,上楼梯时用不上劲,下楼梯容易摔倒。每到夜间彻夜难眠,患者迫切希望摆脱病痛折磨。
经四处打听,得知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修复膝关节损伤韧带有独到之处,遂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医院就诊。在疼痛康复科门诊医生给予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性损伤(未全部断裂)。住院后疼痛康复科医生经过讨论,决定在超声引导下行PRP(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治疗。
第二天,在疼痛康复科治疗室内,超声科医生通过超声探头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平台髁间棘附着处信号不均匀,与核磁共振片子对照,明确了张女士交叉韧带损伤点就在此处,并且准确标记出了距离皮肤垂直距离。疼痛康复科医生用穿刺针直接穿刺至韧带损伤处,将已经准备好的PRP5ml注入到交叉韧带内,整个治疗过程在30分钟内结束。卧床5天后,张女士起床走路明显感觉到自己膝盖稳定了许多,疼痛感减轻了一大半。间隔10天后又为张女士进行了第二次治疗,出院回家休养。20天后张女士自己走着来院复查,她满脸笑容,连连称赞这种疗法神奇,说久违的“健步如飞”又回来了,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了。
PRP(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自体血多次离心、活化提取而成的,经权威检测其内血小板浓度高于正常3-6倍,并含有大量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等物质。高浓度的生长因子有促进伤口、组织愈合及细胞再生的功能,因此PRP也被称为自体“干细胞”。
早期应用PRP治疗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发现,在应用PRP后,治疗受试者总治疗时间从预期的35-49天减少到21天。在交叉韧带重建过程中,PRP在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内聚集并脱颗粒,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其中生长因子能刺激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功能,促进胶原蛋白形成和增强伤口的拉伸强度,可以使损伤的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强度更高,因此PRP可促进交叉韧带损伤后快速修复。
在以往治疗过程中术者多根据解剖结构和穿刺手感去定位损伤部位,不可避免存在人为偏差。通过和超声科医生反复交流,超声定位引导可以让治疗部位变得更加精准,超声监测下损伤部位及距离皮肤距离一目了然,使穿刺变得特别简单、准确,每一步操作都清晰明了,使得PRP直达损伤韧带,修复效果显著提升。张女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短短一个月内疼痛康复科联合超声科为九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了精准PRP治疗,都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
本文是王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