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谭小方 三甲
谭小方 副主任医师
南通市妇幼保健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

3181人已读

临床案例

患者女性,29岁,已婚,怀孕两次,第一次怀孕孕二月余胚胎停育,未行胚胎染色体检测,后未行相关检查后再次怀孕,第二次怀孕孕7月余胎死宫内,行胎儿SNP Array芯片检测正常,复发性流产门诊就诊,行复发流产相关检查:夫妻双方染色体正常,内分泌及甲状腺均正常,ANA+ENA系列无异常,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41.60;复查为48.2),血小板聚集和D二聚体偏高,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考虑患者为获得性血栓前状态,备孕前予阿司匹林治疗,备孕当月于生殖中心监测排卵,排卵后予强的松、阿司匹林、低分肝素等治疗,后怀孕,继予强的松、阿司匹林、低分肝素等治疗,孕12周停强的松,孕期复查β2糖蛋白-Ⅰ抗体仍阳性,阿司匹林、低分肝素于孕33周停,后顺利分娩一健康孩子。

复发性流产的定义

复发性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相关疾病,发生率大约1%-3%。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者。

什么是血栓前状态?

血栓前状态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血栓前状态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遗传性血栓前状态由于凝血、抗凝和纤溶相关的基因突变造成,如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缺陷症、蛋白S缺陷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等;获得性血栓前状态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机体存在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最近很多研究表明复发性流产与母体高凝状态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母体子宫微血管血栓形成致绒毛间隙血流减少,继而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妊娠期高凝状态可导致子宫动脉或绒毛微血管血栓的形成,导致胎盘灌注不良甚至引起胎盘梗死,破坏胚胎发育的微环境,进而导致胚胎停止发育、复发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等不良妊娠结局。

血栓前状态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首先建议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抗磷脂综合症相关抗体(抗β2-GP1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凝血酶Ⅲ、同型半胱氨酸。若有家族遗传性血栓病史,需进一步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凝血酶原基因突变、蛋白C、蛋白S等。

母体与子宫和子宫与胎盘血供的检查有“子宫动脉血流和脐血流检测”,以期了解子宫内膜及胎盘血供的情况。

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治疗

根据国内的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血栓前状态的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基于复发性流产患者胎儿安全问题的考虑,主要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通过补充5mg叶酸、维生素B12治疗。

谭小方
谭小方 副主任医师
南通市妇幼保健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