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超 三甲
李超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

关于肾移植术后服用雷公藤多甙的讨论

3111人已读

雷公藤多甙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

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殷立平

来源:《江苏中医药》

自1977年首次证实雷公藤多甙对肾小球肾炎有减少蛋白尿、消水肿的作用以来,全国各地大量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肾炎的临床验证表明其在肾炎治疗方面是有效的。雷公藤多甙在肾脏病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确切疗效,引起了肾移植专家学者的关注,人们对雷公藤多甙在肾移植中近10年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在肾脏移植病人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多了一种选择药物。雷公藤多甙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当然,使用时也要尽量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1 抗排斥反应

目前摆在肾移植专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据UNOS统计,环孢霉素、FK506、骁悉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明显减少了急性排斥反应,提高了移植肾1年存活率,达90%以上,但移植肾远期存活并没有明显提高,10年存活率仍不足50%。大剂量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也直接影响远期存活率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移植专家从中药中寻找有效、低毒、价廉的免疫抑制剂,进行了探索。雷公藤多甙是中药中免疫抑制效果最强的药物,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它具有良好的、独特的抗移植肾排斥反应作用。

2 消除肾移植术后蛋白尿

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免疫抑制不足、排斥反应、慢性神经钙蛋白抑制剂(CNI)肾毒性(环孢霉素、FK506)、术后高血压控制不理想、肾病复发等。蛋白尿是肾移植预后灵敏标志物已得到公认,是肾移植受者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蛋白尿可以加重肾脏损伤,导致移植肾丢失。一组在158例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患者中加服雷公藤多甙60mg/d,治疗8周缓解率为60.1%,治疗12周缓解率为85.4%。另一组30例肾移植患者,加服雷公藤多甙60mg/d,3个月后蛋白尿完全缓解33.3%,部分缓解53.3%,无效13.3%。一组152例非同期肾移植术后临床回顾性资料发现,雷公藤多甙组5年内尿蛋白的发生率少于非雷公藤多甙组。我们对82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的患者进行了1年多的治疗观察,加服雷公藤多甙40~60mg/d,适当调低CNI类药物,ACEI/ARB控制血压,初步结果:蛋白尿完全缓解12.6%,部分缓解33.2%

3 延缓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

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已成为移植肾远期失功的首要原因,现已发现慢性CNI肾毒性对CAN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雷公藤多甙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且无肾毒性。我们选择了30例肾移植病人,明确诊断CAN,调低CNI剂量,加服雷公藤多甙40~60mg/d,观察6个月后发现有8例血肌酐下降,15例无明显变化,7例呈上升趋势。另一组223例同期肾移植对照性临床研究发现,加服雷公藤多甙治疗组3个月时CAN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鉴于临床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非多中心研究,目前很难对雷公藤多甙延缓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的临床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

4 可能的副作用

雷公藤多甙主要不良反应有:

(1)感染:在我们82例观察病例中,有6例病人出现带状疱疹,而另一组223例同期肾移植对照性临床研究中,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组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达25%。雷公藤多甙与环孢霉素有协同作用,增加了免疫抑制强度,所以临床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调整药物剂量,防止过度免疫抑制。常规剂量雷公藤多甙60mg/d长期服用是安全的,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120mg/d不宜超过1个月。

(2)转氨酶升高:82例服用雷公藤多甙患者中,有8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未作特别处理,雷公藤多甙减量或停用后均恢复正常。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35例女性病例中有11例出现程度不同的内分泌紊乱,表现为经期延长或停经,停药后恢复正常。有2例出现乳房包块,手术证实为小叶良性增生。总的来说,雷公藤多甙不良反应较轻,适宜长期服用,而且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在肾移植的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超
李超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