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花明又一村: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新希望
大会现场
吴彤主任(左二)与刘双又主任(左一)、潘静主任(右一)大会合影
此外,吴彤主任还分享了Allo-HSCT后复发经CART缓解后二次Allo-HSCT的临床经验。强调二次Allo-HSCT的预处理原则为适当减低强度及个体化;同时强调选择更好的供者非常重要,供者选择原则除了HLA配型适合以外,还需要造血及免疫功能正常,较少具有血液及免疫疾病遗传易感基因变异。为了减少移植后复发,针对高危患者移植后建议采用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目前有6例B-ALL患者Allo-HSCT后复发经CART缓解治疗后接受二次Allo-HSCT,中位随访7(5-14)月,除1例移植后4个月MRD转阳,经治疗后再次MRD转阴外,其余5例均为持续完全缓解状态。

刘双又主任指出,Allo-HSCT后复发的B-ALL传统治疗预后极差,需要探索新的治疗。CD19-CART治疗对r/r B-ALL效果显著,但单一靶点的CART治疗复发率仍高,很难维持长期缓解。近年来,靶向CD22的CART对r/r B-ALL也显示了良好疗效。因此,我们先后序贯使用CD19和CD22-CART治疗Allo-HSCT后复发的B-ALL,以期提高长期LFS。我们的研究显示,初次CART治疗后84.4%的患者可获得MRD阴性的CR,序贯另一种CART可显著提高LFS。中位随访10个月,24例完成序贯CD19-22 CART治疗患者的OS和MRD阴性的LFS分别为87.5%和58.3%,中位LFS为12.5个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可谓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该项研究成果在今年的EBMT上被选为大会前六名的优秀论文摘要,并获邀在主席研讨会进行大会报告并获选Best of EBMT的工作。在今年即将召开的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刘双又主任也将进行有关CART副作用处理的相关机制研究的口头发言。

潘静主任提到,最初CD19- CART对B-ALL的疗效非常显著,但1年内的复发率比较高。针对CD19-CART治疗后复发这一棘手问题,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和研究创新,之后将目光转向和CD19靶点相似的CD22靶点上。我们的研究表明CD22-CART在诱导r/r B-ALL的缓解方面非常有效,并且为随后的移植提供了实现持久缓解的宝贵窗口。研究中有11例患者后续桥接移植,移植后的1年LFS达71%,该项研究成果于今天5月发表于血液学领域高水平的期刊Leukemia杂志。团队对CD22-CART的复发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第一次回输CD22-CART细胞后,会出现CD22部分下调,而复发后二次回输CD22-CART细胞时,患者仍然可以获得CR。然而二次复发后,患者的CD22表达并未再下调,而是其体内无法检测到CART细胞以及B细胞的恢复。因此,CART细胞的持续存在是患者能够获得持续CR的重要因素。
是否所有患者CART治疗缓解后都要桥接移植呢?能否能通过CART治疗达到长期缓解呢?基于临床实践,潘静主任研究了20例采用CD19-CART治疗后序贯CD22-CART治疗的儿童r/r B-ALL,结果显示1年的LFS和OS分别为79.5%和92.3%。该项研究成果已被血液学领域高水平的期刊BLOOD在线发表。潘静主任在即将举行的ASH会议上将继续分享后续研究成果,就CART治疗缓解后哪一部分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口头发言。
三位主任的报告涵盖了CART疗法及CART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热点话题,通过真实世界的数据为参会嘉宾及在线观看的血液同仁展示了r/r B-ALL治疗的新策略与出色结果。与此同时,高博医疗集团北京博仁医院在治疗r/r B-ALL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得到业界的认可与赞赏。北京博仁医院始终坚持临床、科研全方位发展,用学术精神引领医院发展,并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力求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为众多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