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发热、咽喉痛、起疹可能是这个病惹的祸!
进入冬季,出现发热、咽喉痛全身起疹的孩子开始增多,到医院来检查会发现患儿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分泌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化验会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咽拭子培养会有A型链球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症状。猩红热,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病,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下这种疾病。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这种细菌会产生红疹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红疹及中毒症状。临床症状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本病具有传染性,主要经由空气飞沫传播,偶尔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本病多发生于5-15岁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冬春之季发病较多。
猩红热会有哪些症状?
发热:一般为首发症状,中低热为主,也可高热达39-40℃,一般持续1-3天。
咽喉痛:由细菌感染致扁桃体及咽部发炎所致。
皮疹:一般发热1-2天后出现,也有晚至5天出疹的情况,表现为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上有密集针尖大小粟粒疹,疹间皮肤正常,常从头部和颈部开始,蔓延到身体和四肢,一般持续3-5天皮疹消退,可出现大片脱皮。
草莓舌:起病初期,舌苔白,舌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草莓舌”。
苍白圈: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双侧颈部出现黄豆-蚕豆大小淋巴结,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
得了猩红热怎么办?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一般用药1-3天后发热消退,皮疹一般在2-4天开始消退。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类药物10天,以减少相关的并发症。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被感染?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咽喉痛、皮疹的症状,建议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抽血做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化验,还会用棉签刮取孩子咽喉部分泌物行A型链球菌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综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了猩红热。
如何预防猩红热
1.及时就医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2.治疗和隔离患者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居家隔离,严重病例需住院隔离治疗,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量足疗程足量,经过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传染性会显著降低。
3.通风和消毒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三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用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要用开水煮汤,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玩具家具都要用肥皂水或84消毒液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要在户外暴晒1~2小时。
4加强学校卫生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幼托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患者及时请其停课,就医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餐具要煮沸消毒用具,课桌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三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及时消毒。
本文是潘廷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