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翔
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疼痛科
什么叫做椎间盘源性腰痛?它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26901人已读
椎间盘源性腰痛常见于45岁以下的青年人,主要表现为不能久坐、弯腰,站立行走反而没问题。一旦长时间开车或者负重,就出现腰痛,但疼痛并没有放射到下肢,尤其是小腿和脚踝处。这个时候如果来医院就诊,做腰椎核磁共振检查,往往可以看见某个相应的椎间盘呈现低信号(也就是肉眼看去发黑),但突出并不大。这说明腰痛的来源在椎间盘内部的撕裂和水分丧失,而不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所以这种腰痛被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
一旦出现椎间盘圆形腰痛,并且对生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就需要进行治疗。我们首先选择的当然是保守治疗,这里面包括物理治疗(热疗、电疗、针灸等等)、行为治疗(纠正不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药物)等等。通常80%的病人通过这些治疗,腰痛能够得到改善甚至痊愈。
但仍然有少部分病人因为症状较重,腰痛得不到明显改善或者极易复发,这时候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治疗,最早的方法是开放手术切除部分椎间盘,绝大部分病人手术后因为病变的椎间盘被切除,疼痛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但还有少部分病人手术后依然疼痛无法缓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手术本身具备一定的盲目性:医生很难通过核磁检查清楚的判断椎间盘内损伤的精确位置,只是做一个大范围的椎间盘清扫工作,一但损伤位置在清扫范围之外,手术很可能无效。这时由于已经进行过一次开放手术,就使得接下来的治疗变得困难:(1)再手术?必须比上一次手术要大,那也许就要做腰椎内固定螺钉融合腰椎,万一这样还不行呢?即使可行,但这类患者往往年轻,5年或者10年后会相继出现新的腰椎问题,那时再如何处理,真的只有上帝知道。(2)放弃手术,改回保守治疗?病人就是因为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才考虑手术治疗的,这是再做保守治疗又能有多少效果呢?
有鉴于此,新的方法应运而生:既然手术都具备一定的盲目性,那就通过微创的方法来做椎间盘减压,尽量减少对椎间盘组织的破坏,让病人尽量少付出身体代价。这样一旦手术有效,病人获得很好恢复,对于今后的影响也小,一旦无效,再做初次开放手术也不晚。
椎间孔镜就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微创手术器械之一,手术切口仅约6mm,除椎间盘外身体几乎没有额外损伤,有多种不同的路径直接经皮穿刺到达病变椎间盘。此外还有一种创伤更小的手术器械,叫做surgitron系统,它其实是椎间孔镜的缩小版,但手术切口仅3mm,与椎间孔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具备可视系统,不能通过内窥镜在术中看见椎间盘内的情况,所以工作管道更细小,损伤自然更小。这种手术器械的使用就更需要医生在术前对病情进行判断。究竟那种方式最好,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选择椎间孔镜手术的病人术后90%以上获得了疼痛缓解,选择surgitron系统的病人大约80%也获得了很好的疼痛缓解。
本文是廖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