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燕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简述分泌性中耳炎

发表者:朱晓燕 人已读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本病很常见。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主要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免疫反应。咽鼓管位于中耳与鼻咽部,具有保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清洁和防止逆行感染等功能,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是酿成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咽鼓管功能不良,会导致中耳腔逐渐形成负压,鼓室粘膜内的静脉出现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漏出的血清聚集于中耳,形成积液。

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及鼻咽部良恶性肿瘤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闭塞感及耳鸣。

临床根据具体病情可行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检查、耳内镜、鼻咽部X线侧位片、副鼻窦和/或颞骨CT等检查明确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原则包括清除中耳积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以及治疗相关疾病。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

1、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3、粘液促排剂的使用;

4、鼻腔减充血剂和/或鼻喷激素的使用;

4、咽鼓管吹张训练;

5、鼓膜穿刺抽液;

6、鼓膜切开置管;

7、治疗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鼻-鼻窦炎、鼻咽部良恶性肿瘤等相关疾病。


本文是朱晓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