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骨增高”有风险, 肢体延长要慎重
肢体延长术不是那么简单
最近有不少患者,不,准确地说不能称为患者!应该是健康人来我门诊咨询有关肢体延长的问题,他们对此有很多误解和困惑,我感觉非常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
在Ilizarov理论的基础上,现代医学将肢体延长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我们可以通过环形架延长、单臂架延长、预置髓内钉的外架延长(LON,lengthening over nail)、延长后更换髓内钉或钢板(LATN / LATP,lengthening and then nailing / plating)甚至不需要外固定的内延长髓内钉(Internal lengthening nail),所有的变化都为了让患者更安全、更舒适、更方便。
常见的原因有儿童时期因外伤、手术或者放疗导致的骨骺损伤,骨骺部位的感染或肿瘤,小儿麻痹和脊柱裂等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的肢体发育障碍,以及创伤导致的骨折畸形愈合或者骨缺损等,注意需要排除髋关节外展肌/内收肌挛缩或脊柱侧弯造成的骨盆倾斜导致的功能性不等长。通常的建议是长度差别小于2厘米可以考虑内增高鞋垫平衡,超过2厘米以上的不等长如果通过鞋垫或者鞋子补高时容易造成踝关节位置过高从而易扭伤,也容易造成跟腱挛缩,此时可以考虑手术延长。
例如软骨发育不良,这种类型的侏儒症躯干正常,四肢短小,成骨能力正常,且软组织相对松弛无挛缩,比较适合进行骨延长手术。通过分次的延长手术,可以将身高增加15到30厘米,使得患者可以从120cm以下的身高达到140cm甚至150cm的身高,更容易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
本文是杜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