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高海凤 三甲
高海凤 主任医师
北京妇产医院 妇女保健门诊

乳房巨大肿块该怎么办?

—— 请听妈妈的声音

2537人已读

这是一位产后21天的妈妈,于产前发现一侧乳房出现明显肿块,逐渐长大,产后胀奶时肿块迅速增大,然后逐渐出现肿块表面的红肿疼痛,妈妈和家属怀疑是堵奶或者是乳腺炎,请院外专业的国际认证泌乳顾问帮助评估,泌乳顾问评估后,认为不像是堵奶,告诉妈妈不要做任何的通乳按摩等处理,并建议马上到医院就诊,这位妈妈走访了多家大型医院,先后做了乳腺超声以及血常规检测,纷纷考虑乳腺脓肿,建议手术治疗。

来到我这里的时候,妈妈已经精疲力尽,并回乳1周,听完妈妈讲述整个病史后,查体过程中发现一侧乳房巨大肿块,肿块表面皮肤红肿,部分区域可触及明显的波动感。

再看看患者外院做的乳腺超声,可以看到相应区域明显的液体流动,一般来说,哺乳期出现肿块,表面红肿,查体可及波动感,超声可见液体流动,白细胞升高,确实,这些都是乳腺脓肿的诊断依据。

可是,该患者乳房肿块在产前即存在,孕期增长,根据病史和查体,分析很有可能在产后增大的肿物压迫局部乳管,局部乳汁排出不畅,使得乳汁外溢到乳管外,一部分外溢乳汁进入肿物内,一部分外溢在肿物外,造成涨奶期整个肿块突然增大,患者未进行任何按摩,保护的非常好,感染的可能性应该很小,于是,我评估很有可能渗入肿物内的乳汁使得肿物内部分组织裂开,致使肿物增大明显,而表面的波动感则是渗入肿物外的乳汁包裹局限的结果,表面的红肿很有可能是部分未包裹的外溢乳汁引发的炎性反应,而不是细菌感染

这些假设需要超声来证实,带患者亲自去看超声,把我想了解的细节与超声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最后,证实了我的猜想:患者原来有两个肿物,两个肿物的包膜都是完整的,但内部含有大量液体,将肿物内组织结构分开(乍一看,特别像不规则混合回声的乳腺脓肿);肿物上方,也可以看到有包膜的液体在流动,与波动感区域相对应;我的判断:1.肿物的性质,是良性表现;2.肿物内外部分液体是相通的。

因为在做超声之前,就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这种可能,患者与我一起看着超声,她似乎也能明白。

超声结束后,与患者沟通下一步治疗方案,首先,我告诉她超声支持肿物为良性的诊断,使患者减少恶性肿瘤的种种顾虑,其次,把超声提供的信息与之前的猜测进行分析,考虑液性内容物是乳汁的可能性很大,但,确实,因为局部红肿,血白细胞稍高,也不能排除液体为脓液的可能。

液体性质究竟为乳汁还是脓液,除了我的评估猜测外,最直接的明确方法是诊断性穿刺,看液体的性状及颜色,并进行细菌培养,如果为乳汁,则继续观察,待其自行吸收,如果是脓液,就要做进一步的治疗,是可以穿刺冲洗还是手术等,这样看来,做个诊断性穿刺似乎很有必要。

如果液体为乳汁,我们不做穿刺,直接观察对患者来说最轻松。如果为脓液,确实需要进一步治疗,但,是否需要现在立刻马上必须穿刺哪?我的分析是否定的,因为肿物内外部分液体相通,也意味着部分不通,如果是脓液,也就意味着有多个脓腔,可能在后期会出现很多种变化的可能,以我的经验,哪怕是脓液,我们现在不穿刺,观察一周,我们再等等,看看脓腔的转归,更便于制定脓肿的治疗策略,如果确实那时有必有穿刺或手术,那么,一周的延迟,不会增加将来治疗的难度,也不会增加脓肿穿刺冲洗的总次数及手术后的恢复难道,反而,有可能待到脓液全部相通,后续的治疗有可能更简单,而这一周的观察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液体是否是乳汁的。

虽然,我判断液体为乳汁的可能性很大,想着他们来时的目的,我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看看他们的想法,因为,万一,她们确实想马上确诊哪。结果,说实话,患者和家属的选择挺让我意外,因为,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恨不得让肿块和疼痛马上消失,马上明确诊断,立刻治疗,而他们一致选择暂时观察,他们说,最近21天,都是在恐惧,焦虑和往返医院中度过的,生活质量太差,身心疲惫,患者特别需要的是有时间调整和休息,否则就崩溃了。

我再次补充,还是有一部分可能是脓液的,让她们和我一起做好思想准备,她们也理解和同意。

所以,我们选择了观察一周,1周后复查,皮肤的红肿明显减轻,肿块也在减小,复查超声的数据也如先前所料,肿物在减小,液性回声在减少,支持液性物质为乳汁。妈妈休息了一周,精神也好了很多,不用我说,我们继续观察,2个月后随诊,妈妈的肿块又小了一些,也支持良性肿物的判断。

很为他们高兴。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1.产前即出现乳房肿块,产后在其周围出现不适,可能不是堵奶或者脓肿那么简单;2.哺乳期出现乳房肿块,不要盲目揉奶,通乳,这个患者很幸运,找到了专业的国际认证泌乳顾问,给予了足够的局部保护并能及时转介给医生;3.对医生来说,通过问题的蛛丝马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搞清楚具体情况非常非常的重要,这样,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必要时一定要和超声医生一起综合判断。4.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医生,在帮助患者决策前,一定要听一听妈妈的声音,看看她需要什么,她想怎么做,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同时,为患者保驾护航,当然,一定是疾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高海凤
高海凤 主任医师
北京妇产医院 妇女保健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