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逸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联合免疫治疗

发表者:张启逸 人已读

一、概述


胆管癌是发源于胆管的腺癌起源于胆管柱状上皮。组织学特征是恶性腺癌细胞和周围的粗纤维细胞增生。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外胆管癌,后者又分为近端类(肝门部)和远端类。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 tumor)即肝外胆管癌侵犯肝总管的近端类型,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常累计重要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故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切除率低。但也因为如此,肝门部胆管癌往往发现较早,手术彻底切除后,反而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这是一例经过两次大手术,结合后续的免疫治疗,达到长期无瘤状态超过8年的病例分享。

1578551018749897.jpg

二、基本资料


患者,男,52岁

2016-10,主诉“肝门部胆管癌术后5年,皮肤巩膜黄染半月余”入院

现病史:2011年外院行高位胆管癌根治术(右半肝切除+胆肠内引流),术后恢复可。2014年肿瘤标志物Ca199增高,考虑吻合口复发,外院给予放化疗。半月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尿黄。


三、辅助检查

肝功能 ALT 167 U/L AST 133 U/L TB86 umol/L DB63 umol/L

肿瘤标志物 Ca199 >12000 IU/ml

血常规 凝血功能术前四项 心超肺部CT心电图肺功能未见异常。

1578546476286840.jpg

CT和MRI提示胆管癌胆肠吻合口复发,伴肝门部区域淋巴结转移


四、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

临床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复发,伴区域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IIIc期(T4N1M0)(交界可切除)NCCN2016

下一步治疗策略:手术


五、治疗经过

(1)手术2016-11-4 探查:肿瘤位于左内叶,侵犯原胆肠吻合口,侵犯膈肌,侵犯中肝动脉、门静脉和肝中静脉。

行“左内叶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门静脉重建+膈肌部分切除修补+LN8/13/16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拆除重建术

1578549011810802.jpg

1578549073760954.jpg

1584254866326453.jpg

(2)病理报告

胆肠吻合口处切面见一灰白肿物,5*5.5cm。镜示:肿瘤细胞呈腺管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可见印戒样细胞,细胞异型,核分裂象易见,累犯神经,伴大片坏死,侵犯小肠全层,周围淋巴结1/6枚见癌转移。肝脏及胆管切缘未见肿瘤。CK19(+),CK7(+),CDX2(-),CK20(-),MUC1(弱+),MUC2(+++),MUC5AC(+),MUC6(+)

病理诊断:中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胆管切缘阴性pT4N1M0


(3)因检测

基因突变:RET、AKT1、MTOR、RB1、BRAF、ROS1

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

TMB-H(90.2muts/Mb)

PD-L1(22C3)阴性


(3)术后辅助:卡培他滨口服辅助化疗 8周期


(4)支架植入:2017-7 再次出现阻塞性黄疸,影像学提示吻合口复发,后腹膜淋巴结转移Ca199 2850IU/ml ,行PTCD下金属支架植入

(5)免疫治疗:2017-8 进入临床试验,予 PD-1 200mg q3w 共9 周期,疗效非常明显,Ca199直线下降,影像学可评估的后腹膜淋巴结逐渐缩小,失去活性。 后由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垂体功能减退,使用9周期后,停药观察。


1578547780839053.jpg


(4)Ca199变化

1578547859190266.jpg


(5)2019-12复查CT 持续无瘤状态(NED)


1578548370698624.jpg


六、总结

胆管癌预后较肝细胞肝癌差,但对其研究却远不及肝细胞肝癌深入。目前胆管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经过放化疗能达到降期效果的胆管癌可尝试肝移植治疗(美国梅奥中心方案)。辅助治疗领域GP方案可以作为晚期胆管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卡培他滨作为术后辅助方案能提高远期生存。PD-1免疫治疗在部分胆管癌病人身上看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甚至像该病例达到了疾病完全缓解,但总体有效率还不高(<20%)。未来更多联合免疫的方案,有望能改善胆管癌患者的预后。





本文是张启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