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盂——尿液排出必经之路,胎儿时期异常增宽怎么办?
转自:南方医院胎儿医学中心
大家好,我学名“肾盂”,是您尿液排出的必经之路,一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屈指算来,人的一生从我这里排出的尿液足以与江河媲美,最关键的是,当人体有泌尿系统问题时,我会及时做出反应,发出信号,引起大家的警惕。
而对于各位准妈妈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果超声发现我(肾盂)的增宽,会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大家切莫着急,下面就让我来向您一一进行科普。
胎儿发育时期的我
胚胎第5周,我便开始发育了,我的祖先是输尿管芽,发育过程中他老人家反复伸出分支,孕6周分裂至少四次,产生16个分支,这些分支继而合并形成四个肾大盏与肾盂(也就是我哦)延续,胎儿第7周,接下来的四级分支也融合,形成肾小盏,在胎儿第32周左右,又经过大约11次分裂产生约1万到3万个分支,这些将成为集合管(图一),图二蚕豆(肾)里面鲜红的部分就是我们这些难兄难弟(我——肾盂、肾小盏、肾大盏和集合小管)。
对于人类而言,尽管肾成熟在出生后继续进行,但肾发育在出生前就已经完成。胎儿肾脏产生尿液始于胚胎发育第9周,出生后肾单位形成的尿液由我们集合管在肾乳头开口处进入肾小盏、肾大盏和我(肾盂),最后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排出体外。每天从我身躯流出的尿液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如我的上下游兄弟不慎出了问题,如输尿管压力增大等都可以导致尿液在我这里积聚,胎儿时期超声就表现为我——肾盂增宽(图三)。



我增厚与疾病的关系
我(肾盂)增宽,官方来讲是指肾盂前后径长度超过正常范围,泌尿系统梗阻或者非梗阻性原因均可导致我增宽,尿液较多积聚于集合系统无法正常排出,超声影像表现为我的增宽,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一般生理性增宽于妊娠晚期或出生后自行消退,病理性增宽原因有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盂输尿管梗阻、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等,出生后可导致泌尿系感染、肾功能损害等结果。
我数值到底多大算胎儿肾盂增宽?
我增宽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是在胎儿腹部横切面测量前后径,对于我的描述,各种文献使用不同术语,如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盂肾盏扩张,主要影像学评价系统有胎儿泌尿协会(Society for Fetal Urology ,SFU)分类及尿路扩张(Urinary tract dilation, UTD)分类系统(图四、图五),且看~


发现我增宽怎么办?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孤立轻度增宽(UTD评估低风险)一般于妊娠晚期至出生后会自行消退,孕妈妈不必太担心,根据医嘱定期复查;产前UTD评估风险增加者,除定期复查外,还需要提醒您,对于中到重度肾盂增宽的胎儿,研究报道有染色体异常风险,具体请遵胎儿医学专家意见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诊断,此外,针对UTD评估风险增加的新生儿,出后也需超声随访(图六),同时小儿外科进行综合评估,如有病理性梗阻,根据儿外医生的建议,决定受否需要手术。

【参考文献】
1. 杨芳、栗河舟、宋文龄主译. 妇产科超声学, 第六版. (Mary Norton , Leslie SCOUTT, Vickie FELDSTEIN. Callen's Ultrasonography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6th Edition.)
2. J Pediatr Urol. Commentary to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enatal and postnatal urinary tract dilation (UTD classification system). 2014 ,10(6):998-999.
3. Chalmers DJ, Meyers ML, Brodie KE, Palmer C, Campbell JB.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APD, SFU and UTD grading systems in fetal sonography and MRI. J Pediatr Urol. 2016 ,12(5):305.e1-305.e5.
4. Nguyen HT, Herndon CD, Cooper C, et al. The Society for Fetal Ur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tenatal hydronephrosis. J Pediatr Urol. 2010 , 6(3):212-231.
5. 周晓燕,王 艳,孟露露,等. 肾盂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芯片的产前诊断.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8 , 27 (10 ): 748-752.
THE END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是杨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