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不看成分买护肤品就是耍流氓 - No zuo no die的故事

发表者:潘搏 人已读

现在面部皮肤出现问题的女性越来越多,请她们把护肤品发给我看,不是SKII就是娇兰、黑绷带或者Lamaer,往往几种还叠加在一起用。老潘想说的是,护肤品真的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用的越多越好,合适的选择和搭配很重要。拿两性来说,理论上,女性的雌激素对皮肤来说是个保护作用,但为什么很多女性的面部皮肤比男性要差,身上皮肤却又比男的细腻、光滑,这应该就是面部过度化妆、卸妆以及护肤不当引起的。我个人的皮肤状态如下图所示,所以,我应该还是有资格谈谈今天这个话题-如何选用护肤品?


image.png


其实,个人认为护肤只用做好保湿和防晒就够了。皮肤这个东西,基因、情绪和日常护理三者相辅相成,其中,基因占大头。这很好理解,比如一个黑人,再怎么美白也不会变成白种人。那么7分天注定,剩下的就要靠我们自己打拼了。打拼的重中之重是千万不要瞎折腾No zuo no die,适当合理护肤就够,不要过度清洁、不要用一堆护肤品。现在门诊看到的很多面部皮炎的女性,实际就是过度清洁和滥用护肤品引起的皮肤屏障受损(表现以灼热、干燥、红斑为主,瘙痒为辅,这个一定要与接触性皮炎进行鉴别)。比如洗脸仪、面部去角质护肤品,你一个月用一次还OK,天天用保证后面就是敏感性皮肤。这是因为过度洗脸去角质造成了皮肤屏障受损,外来的刺激物很容易突破皮肤屏障,激活皮肤的免疫反应,造成各种炎症现象。情绪就不用说了,你睡没睡好,第二天皮肤就会告诉你。一个在家养尊处优的阔太太和在外劳心劳力的“搬砖工”的皮肤肯定不一样的。

那么如何做好保湿和防晒?喷雾和洗脸这种接触水的方式并不能保湿,面膜也不行。一款好的保湿需要要用含有封闭剂(凡士林、硅油等)、吸湿剂(甘油、玻尿酸)或皮肤屏障修复剂(神经酰胺)的产品,这类产品一般就是霜剂,涂上去比较厚实那种。目前,很多医用保湿霜都会含有矿物油(凡士林)、丙三醇(甘油)和神经酰胺,再来个生育酚(维生素E)抗氧化,如果剂量足够的话,这种产品就有很好的保湿效果。但很多女性都会反映这种厚厚的护肤品,涂在皮肤上不舒服。其实肤感就是护肤品专家通过不同化学物质调配出来,但为了追求良好的肤感必然会加用一些无用的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就会引起皮肤的问题。比如乳化剂、香精就可能引起脸红和过敏的症状。成分简单的霜剂虽然涂抹了不舒服,但是能解决问题,能治病。药肯定不好吃,但能治病就行。

另外,我们再来谈谈搭配问题。如果一种保湿护肤品就能让皮肤湿润不干燥,何必再用其他的水乳精华呢?老潘一直以来的灵魂发问,你用这么多产品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去皱不如直接上肉毒;你要祛斑美白不如直接上光子或激光。外涂六胜肽确实有一些去皱的效果,SKII的小灯泡也能有轻度的淡斑效果,但作用真的很弱很弱。而且多种护肤品叠加可能会引起局部pH的改变,在面部引起化学反应,真的是化学反应哦,比如烟酰胺可能变成烟酸从而带来强烈的刺激作用或者某个物质被氧化,而失去功效或者变成过敏物质;而且两种功效性成分叠加后浓度变高可能会增加皮肤的刺激性;另外,护肤品中各类乳化剂、柔润剂的叠加有可能导致水合性粉刺这里敲黑板,请各位仙女们对号入座。

最后,选用护肤品一定要看含量。成分标识中,大于1%的成分厂商需要按照浓度进行排序,排在前面的含量就高(所以,为什么神仙水会这么贵,因为人家能把二裂酵母提取物排在第一位,虽然我不知道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而加入量小于1%的成分可以任意顺序排列。那么如何来找这个1%的位置呢?在整个配方中,第一个乳化剂含量大概在0.5%-1%之间,而第一个防腐剂比如苯氧乙酸可能在1%的位置,在这两者后面的功效成分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比如这个护肤品,含有透明质酸,但把它放在成分表最后一个,那添没添加都一样。下面一张图展示了各个成分大概的作用示意,在功效性成分中,本人最推崇的是烟酰胺和视黄醇这两种最为经典和被认可的物质,后面再抽时间展开讲它们。氨甲环酸也是很好的美白产品。比较新的酵母提取物、玻色因这些,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我也不是太懂。

image.png


题外话,冠状病毒的出现毁了大家的春节,家里蹲成为过节的正确方式。我很喜欢《异形前传》的两部电影。里面讲人类起源于外星人喝下某种物质后引起基因变异,而这种物质很可能就是病毒。其实,现代研究也发现了每种生物的基因中都重组有病毒的核酸序列,称之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这类病毒可能引起了人类的进化。而第二部电影的结局则是人类创造的机器人大卫也通过病毒毁灭了人类。其实,SARSebolaHIV哪个不是人类活动将恶魔带到了人间。We begin with it and end with it.正所谓No zuo no die,往小的说,面部皮肤是zuo坏的,往大的说………

image.png

本文是潘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