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认识引起胸背痛的原因之一:肌筋膜炎

发表者:肖萍 人已读

胸背部肌筋膜炎是疼痛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反复发作、久治难愈,多发生于背部骨骼肌无菌性炎症,导致胸背部疼痛,软组织痛及关节周围痛等。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近年呈年轻化趋势,为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病因

多为风寒、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导致胸背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引起胸背肌筋膜纤维结缔组织水肿、血管痉挛及肌纤维收缩,大量致痛物质生成,同时刺激肌肉筋膜的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形成粘连。急性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治疗可转为慢性病变。

临床表现

有明显的诱因,包括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胸背部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麻木感,疼痛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过度活动又加重。可因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等诱发疼痛或加重疼痛,遇热可减轻。重者可睡眠中痛醒,有时出现弹响。疼痛有时和情绪紧张有关。有时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过度等症状。

体格检查:相应的肌肉痉挛、疼痛、活动受限。可触及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可扪及条索、痛性结节和激痛点。用0.5%利多卡因痛点注射则疼痛消失。

影像学X线与血清学检查无异常。

胸背部疼痛病因较多,应于脊柱结核、胸椎小关节紊乱、脊柱的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鉴别,此外需与胸膜炎、肺部疾病等引起胸背痛予以鉴别。

治疗原则:减轻疼痛, 缓解骨骼肌的持续收缩和改善周围的血液循环。

1.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镇痛药、中药汤剂等。

2.冲击波治疗 通过对局部组织不同维度的打击,引起生物效应:增强细胞通透性;活化血液淋巴微循环;减少无髓鞘神经纤维;释放一氧化氮,从而引起血管扩张并激活成骨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修复与再生、减轻慢性炎症、缓解疼痛等作用,帮助慢性期组织重塑结构功能。一般5-10次一个疗程。

3.局部治疗

干针(深干针、浅干针和浮针)和闪针等。定位肌筋膜触发点。准确刺到触发点,肌肉会有抽搐反应(跳动)或扎(针)牵涉痛。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湿针),作为诊断性治疗方法,疼痛减轻,同时可以帮助确诊。

银质针、内热针疗法,在局部患病软组织深部通过热效应消炎止痛,使患部肌肉的痉挛消除,粘连松解。


康复和预后

现代人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工作,该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上现已有多种治疗方法且疗效确切,其中急性期治疗较慢性期更易见效,因此应尽量在急性期进行早期治疗,避免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疼痛。初步治疗获得好转后,更重要的是改善生活方式、工作习惯,改变坐姿,保证适当和适量的运动,避免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才可有效预防再次发作。


本文是肖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