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松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卵巢静脉综合征与盆腔淤血综合征有何不同?

发表者:刘秋松 人已读

何为卵巢静脉综合征?

卵巢静脉综合征为卵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瓣膜缺如,出现卵巢静脉返流,最终大致卵巢静脉扩张,并由此导致慢性下腹部钝痛、压迫感和沉重感等一系列不适症候群。

何为盆腔淤血综合征?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是一种以卵巢静脉曲张和盆腔静脉淤血为病理基础,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多发生于体质虚弱妇女,年龄多为25~40岁,且有过早婚育史、多产史,并伴有盆底组织松弛及子宫后位的妇女较常多见。随着先进影像检查技术广泛应用,发现以往难以解释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中,91%有显著的盆腔静脉淤血,其发生与解剖、体位、妊娠、内分泌、输卵管结扎术、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有关,病因复杂,混杂因素较多,因此亦影响临床疗效。

典型临床表现:“三痛二多一少”

  • 三痛:下腹盆腔坠痛、腰背疼痛、深部性交痛;

  • 二多:月经量多、白带增多;

  • 一少: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

卵巢静脉综合征与盆腔淤血综合征有何不同?

卵巢静脉综合征仅因卵巢静脉扩张所致,而盆腔淤血综合征被认为是整个盆腔静脉丛扩张所致,通常可向远端扩张而累及外阴和下肢静脉。

卵巢静脉综合征并不完全等同于盆腔淤血综合征,尽管两者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卵巢静脉扩张)、相似流行病学特点(多见育龄期)及对手术(卵巢静脉栓塞/结扎)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其临床表现并不尽相同。

卵巢静脉综合征多见于经产妇,症状多变而无特异性,包括腹痛,特别髂窝和胁腹部疼痛,腹痛倾向于体位性,患侧卧位时加重;常呈周期性,在经前期周期明显短缩。卵巢静脉综合征视为盆腔淤血综合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卵巢静脉综合征常见病因

  • 左卵巢静脉以直角汇入左肾静脉后随之入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受到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因此,左卵巢静脉常因回流不畅致静脉曲张。

  • 孕期卵巢静脉显著扩张,以缓解子宫血管的压力,卵巢毛细血管容量扩张到60倍,并持续到产后数月,卵巢静脉重度扩张对静脉瓣功能构成不可逆损害。

  • 卵巢静脉瓣缺如。

  • 常用检查方法

    • 彩超检查:彩超检查简便、无创,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彩超检查可以特征性发现卵巢静脉及静脉丛迂曲扩张,迂曲的卵巢静脉直径>6mm,卵巢静脉血流缓慢(<3cm/s)或返流。

    • CTV或MRV检查:可通过多平面成像技术显示子宫附件内迂曲、扩张的血管结构,同时可以显示腹部或盆腔疾病,如胡桃夹综合征、下腔静脉受压或发育畸形等。

    • 经皮导管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术(retrogradeovarian venog-raphy)显示迂曲扩张的卵巢静脉(直径>6mm),静脉返流及卵巢静脉丛淤血,对比剂在盆腔的廓清时间需要20秒以上。目前认为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术为诊断金标准。

    治疗

    治疗主要为三大类:药物治疗、切除女性生殖器官和改善卵巢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止痛治疗(消炎止痛药,心理干预等),激素治疗(达那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和静脉活性药物。药物治疗可缓解部分症状,但临床疗效不确切,长期使用需注意相关毒副作用。

    外科手术

    可通过腹腔镜手术结扎曲张卵巢静脉,但临床已较少应用,绝大部分可被介入硬化栓塞治疗所取代。另目前国际指南已不建议手术切除生殖器官。

    介入治疗

  • 介入硬化栓塞治疗可以避免子宫或者卵巢的切除。应用弹簧圈、聚桂醇硬化栓塞卵巢静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确切,已为该疾病的主流治疗方式。Reginald等报道卵巢静脉栓塞技术成功率96%~100% ,卵巢静脉栓塞后有效率75%~100%。

  • 因胡桃夹综合征、下腔静脉回流障碍等继发性原因所致,可以通过介入方法开通狭窄血管,植入血管支架,改善血液回流,从而改善缓解相关症状。

  • 介入治疗并发症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少见,如静脉穿孔出血、血栓性静脉炎及肺栓塞等,前两者多无严重后果,对症处理多能自行缓解。

    • 弹簧圈移位是栓塞后早期最主要并发症。随介入经验技术及栓塞材料不断发展,尤其在使用可控弹簧圈栓塞后此类并发症已基本可以杜绝。

    • 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约20%,常见有腰背部、下腹部酸痛不适,低热、腹胀等,具有自限性特点,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对症处理绝大多数可明显缓解。


本文是刘秋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