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新型肺炎笼罩下的心理恐慌(四):束语
第四部分
肺炎恐慌下的长期的心理挑战——幸存者内疚
以上分三个部分简述了2020年开年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笼罩下的心理恐慌,按一般应激情况、普通人群以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进行了分析,其实疫情发生后,我们还需要面对另外一种常见的负面心理状态——“幸存者内疚(survivor guilt)”。幸存者内疚是指,一个人认为从创伤事件中幸存的自己是有过错的。我们因为自己幸存而感到困惑和内疚,甚至宁愿自己也遭遇不幸。英国心理学家Stephen Joseph认为,产生幸存者内疚主要有三个原因:a. 别人面临生命危险,而自己平安无事;b. 觉得自己没能做到某些事情,比如看到那么多人生命受到威胁,自己却无能为力;c. 曾经做过某些事,比如离开疫区,担心自己传染他人,或觉得自己“遗弃”了家乡的人。在疫区以外因为幸存而内疚,该怎么办?如何疏解这种复杂的负面情绪?关于长期的复杂心理创伤引发的种种反应,往往和个体个性特征有密切相关,和个体的自幼成长经历以及羞耻感和自尊水平有关,建议通过官方提供的网络心理援助志愿者进行正规的长期的心理咨询,必要时到正规的精神心理科就诊,进行有心理治疗师帮助的长程心理治疗(并不限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他的慢性复合性创伤都需要规范的心理援助)
我本人自1996年7月参加精神医学科临床工作已有24个年头,长期接受“中德精神分析连续培训(中、高级、督导)”,接受精神分析、动力学团体、存在团体、完形团体、巴林特团体、正念减压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团体的培训,长期在临床上开展各种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包括个体、家庭、婚姻、团体治疗等,曾参与过我国多次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工作:2003年非典时期的上海心理热线援助;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心理援助;2018年国航CA1350劫持空姐危机事件的援助,有一些自己真切的感受,积攒了一定的心理创伤处理的经验。我们在临床上每天遇到的众多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癔症等等,甚至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与其个体经历的各种创伤有关。他们的故事需要被听到,他们应该被看到,他们需要被尊重、敬佩!
人生无处不创伤,《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
我们要相信国家,相信专业的医务人员,相信自己。
灾难过后,我们需要反思的太多,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关系,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祝各位2020庚子鼠年安!
郭慧荣于2020年02月02日
本文是郭慧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