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了智齿怎么办,智齿都需要拔掉吗?
智齿,即第三磨牙,从正中间的切牙往里数第八颗牙齿,由于其萌出时间较晚,约在16—25岁时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俗称“智齿”。一般上下左右各一颗,共四颗智齿,但个体差异较大,可有0-4颗不等。
那么长了智齿怎么办,都需要拔掉吗?一般而言,正位生长且有良好咬合关系的智齿不要需要拔除,但大多智齿均为阻生智齿,需要拔除。
阻生智齿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并且容易引起炎症、食物嵌塞及邻牙龋坏等。
阻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类的进化,颌骨的退化与牙量的退化不一致,导致骨量相对小于牙量,颌骨缺乏足够的空间容纳全部牙齿,使得智齿缺少足够的空间能够完全正位萌出。
那么具体来说,哪些阻生智齿需要拔除呢?对于有症状或引起病变的阻生智牙均主张拔除,包括:
1.阻生智齿反复引起牙冠周围组织发炎(即冠周炎),表现为智齿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开口受限等;
2.阻生智齿本身龋坏,或引起邻牙(即第二磨牙)龋坏,表现为牙齿发黑、有牙洞、牙疼等;
3.引起智齿和邻牙之间食物嵌塞;
4.智齿无对颌牙而过长;
5.因智齿压迫导致邻牙牙根或远中(即后方)骨吸收;
6.智齿咬颊或摩擦颊粘膜;
7.智齿已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
8.因正畸需要拔除智齿,为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
9.下颌阻生智牙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可能诱因;
10.上颌智齿影响下颌骨喙突的运动。
11.智齿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为某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痛病因者,或可疑为病灶牙者。
12.智齿妨碍义齿的制作及戴入。
由于阻生智齿可以引起局部感染、邻牙损害、颞下颌关节疾病,并成为牙源性囊肿及肿瘤的潜在病源,且本身无法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而行使功能,故对无症状的下颌阻生智齿可以考虑早期预防性拔除。
阻生智齿拔除的最好时机是在16—18岁时,此时牙根形成约1/3,牙周间隙宽,周围骨质疏松,拔除较易,创伤小,并发症少,而患者耐受力、组织修复力强,易正常愈合。
本文是刘朝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