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疾病术后注意事项
原创作者:龚世雄
生活中,很多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都选择了手术治疗。一般手术包括:盆底重建手术和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无论哪种手术,术后的康复护理很重要。医护人员在住院期间会帮助并指导患者锻炼恢复,出院后也会给予患者详细的康复指导。但依然有些患者及家属感觉很迷茫。就盆底疾病手术后出院注意事项详细介绍如下:
1、出院后建议口服抗生素3-5天,建议休息1个月,软食,避免不易消化食物、避免便秘及大笑、咳嗽等长期增加腹压活动至少3个月。一般手术的很多都是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可能还会问到能否帮带孩子、做家务等日常活动,我们的建议也是术后3个月尽可能少做。对于术后持续便秘的患者可口服乳果糖缓释剂(杜密克遵照说明书服用)促进排便。
2、大部分重建术都是阴式手术,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患者属于经阴式辅助的腹腔镜手术,都涉及到阴道前后壁切口或者阴道断端的愈合问题,建议回家后于家中艾力克坐浴(1:10兑水或兑水混合成淡黄色即可,阴道全部浸没于水中),日两次。对于坐浴后涂抹雌激素软膏的问题,绝经后的患者或者全子宫切除的盆底疾病患者可于每晚坐浴后涂抹雌激素软膏一次,共一个月;但是对于未绝经的患者考虑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的影响,建议使用雌激素软膏1支即可。艾力克坐浴及雌激素软膏的联合应用促进阴道切口的愈合及缝线的脱落。
3、阴道内缝线会随着伤口的愈合而脱落,脱落时伴随少量流血,若流血过多则自行处理不了则建议于手术医院联系医师处理;若缝线持续不脱落,可于术后2月或者3月复查时返院拆除。
4、部分长期脱垂的患者在院期间会出现术后72小时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不尽的情况而给予重新留置尿管,此类患者由于长期脱垂导致膀胱功能短期内恢复欠佳,或者是由于本身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出现尿潴留,出院后积极调控血糖。对于排尿不尽的患者均可于出院10天后返院重新拔除尿管后再次测量膀胱残余尿,留置尿管期间不用反复夹闭尿管,保持尿管持续通畅即可,多饮水,也可于盆底诊治中心行尿潴留的物理治疗,促进术后的早日恢复。
5、术后3个月或者术后半年返院进行复查。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术后部分患者会反映活动后偶有少量尿液漏出,这并不是意味着手术失败,建议患者可于术后2周可于盆底门诊行电刺激或者生物反馈更好的提高盆底肌肉的功能。对于单独行盆底重建术的患者,术前本身存在隐匿性尿失禁但患者及家属本身认为没有漏尿而不愿手术中同时处理尿失禁的问题,术后可能由于阴道前壁切口瘢痕形成使得尿道僵硬,弹性下降,从而降低了尿道闭合压而出现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或者部分人会出现尿频尿急情况、尿痛的情况,所以对于上述术后的患者也可于盆底门诊联合使用物理疗法、膀胱功能训练(盆底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热敷治疗)、局部应用雌激素。若术后3个月因压力性尿失禁漏尿情况加重的患者可再次专门行尿道中段悬吊术。对于术后出现网片暴露的患者,我们建议返院进一步清除暴露网片,必要时需行清创手术。
因此盆底疾病手术术后的患者,盆底肌的“保养”还是相当重要的,女人不仅仅应该只做面部保养,更应该关注盆底的保养,我们推荐手术术后联合物理治疗的方法来促进女性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