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田晨 人已读
疫情当前,宅在家就是对自己健康及祖国的最大奉献,但是这却让身患淋巴瘤、本身免疫力较弱的患者进退两难。按时就诊检查、及时治疗对很多患者可能都无法实现。是否可以延迟治疗,哪些患者可以延迟治疗,怎样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如何与淋巴瘤患者在疫情期间解释;同时,在疫情时期,淋巴瘤患者在心理上更加脆弱、敏感,由此可能带来面对疫情时的困惑,“如果不治疗,会不会耽误治疗时机?”、“如果做治疗,是否会伤害更大?免疫力低去医院,是否会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等等。此外,肿瘤治疗如果因放化疗血象低引起发热,是否更容易跟病毒性肺炎混淆。对于这些疑问,淋巴瘤界的每一位医生,都已经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当中,认真思考,群力群策,想出合理、合情、合规的方法为自己的患者雪中送炭,与患者共克时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病情,及时调整满意的如下治疗方式。
一、因时制宜 科学合理及时调整治疗
1、惰性淋巴瘤;指的是滤泡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小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患者。本身该病理类型肿瘤进展缓慢,如果对于分期早或者中期患者,对于无治疗指征患者(无症状和低肿瘤负荷)可观察等待,不予药物治疗,对于该病理类型分期较晚的患者,延迟化疗对预后的影响并不大。可延长两周至一个月,患者亦可通过医生指导可在家口服用药或观察,待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后治疗,对疾病的疗效影响不大。
2、初治、复发、进展、转移的高侵袭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这其中包括NK/T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等病理类型患者,疫情之下还是应该到专科医院就诊,只要交通允许,专科医院对这些患者仍然开放。对于转移、进展,复发和初治的淋巴瘤患者,很多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在诊疗前要排除新冠肺炎,通过肺部CT和核酸等检查可进行鉴别后进行针对性治疗。这类患者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保证生活质量。结合患者治疗反应,调整患者用药周期,病情允许时适当延长停药时间,避免在当前疫情下频繁出入医院,增加不必要的感染风险。
3、正在接受输液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如有可能建议尽量用口服药物取代静脉注射用药(例如:依托泊苷注射液可改用依托泊苷胶囊口服代替),春节假期带药回家,原计划十五或二月初复诊的患者,可以延期2~4周复诊。预防和治疗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升白药,也可以尽量采用长效制剂。国家医疗保障局也推出了特殊时期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支持医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患者到医院就诊取药次数。这样既能保证患者化疗安全,也减少了患者来院次数,避免增加感染机会。
4、参加临床试验用药研究的患者;对于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如果临时试验研究中使用的药物为口服药,我淋巴瘤科研究中心会有专人负责将药物邮寄给患者,在当地进行口服和复查;如果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是静脉等非口服药物,因为现在每个临床研究试验都会有10~30个中心,分布于各省,所以患者可就近领药和复查;得以渡过这段时期。另外,包括药品物流在内的诸多外界因素的限制,所以目前暂无启动新的临床药物试验研究。
淋巴瘤患者有一个相对优势,患者经过数周期化疗达到CR后,可口服来那度胺胶囊或者西达苯胺,因此对于巩固及维持或者预防复发转移的患者,于家中口服该类药物,安心在家不必急于去医院检查,切实做到了防疫与治疗两不误。
二、在线实时答疑 实现医患双赢
随诊互联网的普及,在微信及院内网站我们均会有医生轮流24小时在线,与患者在线及线下留言或视频解答,目的就是“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面向全国约20万淋巴瘤患者,希望至少50-60%的患者科从中获益,再加上可以回到既往就诊医院治疗的患者,相信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以往的治疗。总之,医患关系必须统一战线,共同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亲历SARS和新冠 让医者和患者信念更加坚定
2003年SARS爆发时期,我们淋巴瘤科的每一位医生都在北京坚守:“当时的病房也进行了隔离,因为北京是疫区,因此我们把患者留在医院治疗,让患者在北京接受规范合理、有条不紊的的治疗和有效隔离,未有一例患者因疫情而影响治疗”。
我们仍然很有信心相信疫情会很快过去。也希望经历这次事件,我们国家的疾病防控体系会有根本性的提升;祝福每一位淋巴瘤患者平安,希望大家在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状态,平平安安的渡过这一关!
本文是田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