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2:网络求医,肝内多发转移癌拒绝化疗——中医药抗癌收获惊喜
【真实案例】
(一)多发转移癌,拒绝化疗
2017年12月,在江西偏远山区,一位65岁男病人反复咳嗽、咯痰、气促2年,加重1个月,入住当地县人民医院。
随后检查增强CT提示:慢支并感染,右侧胸膜肥厚;纵膈淋巴结肿大;肝内多发类圆形占位,平扫低密度,增强后周边强化,中央见液化坏死,呈“牛眼征”,考虑肝转移癌;脾内见低密度结节,考虑转移性病变。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溃疡。
经西医对症治疗后,呼吸系统症状缓解。但肝脏和脾内转移瘤,由于担心身体吃不消,病人拒绝化疗。如果不做抗癌治疗,这个时候已是晚期,一般存活3到6个月。
(二)网络求医,初见曙光
病人和家属想中医抗癌治疗,经过打听,辗转找到了我,并快递把增强CT片子寄过来。我阅片发现,肝内多发癌灶,呈牛眼征表现,符合转移癌特征。数了一下,肝内有40多个转移癌。
由于病人来上海面诊非常不便,家属乃微信代诊。通过网络,家属描述病人不适症状,并把舌头照片发过来。根据症状和舌象开方:
服药两周后,患者腹部隐痛消失,饭量增多,精神甚好。于是效不更方,嘱继服上方。
(三)病情变化,及时调方
到了2018年3月,病人出现咳嗽、气促、哮喘,晚上加重。舌红有裂纹,舌苔黄腻范围较前增多。此时考虑热毒痰湿加重,遂增加清热、化痰、平喘、抗癌之力量,及时调方:
草药方子犹如人身之衣服,一旦身体胖瘦、天气寒热发生了变化,方子也要及时变化,使之合身,中医称为“药证相符”。
(四)终见惊喜,坚持服药
服药两周后,患者咳嗽、气急、哮喘基本消失,精神很好。于是效不更方,继续服药。
2018年8月病人康复很好,体重增加。复查肺部增强CT提示:慢支并感染,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腹部超声提示肝脾正常,转移瘤全部消失。中药抗癌不间断。
(五)无瘤生存,预防复发
2019年2月,病人基本无不适,当地医院复查胸片提示支气管炎,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肝脾质地回声均匀。
效不更方,嘱上方隔日服用,预防肿瘤复发。
【经验总结】
(一)推测原发灶来源于肺
在诊断方面,该患者增强CT显示多发的典型“牛眼征”,肝转移癌临床诊断成立;脾内低密度结节影,考虑转移癌。
查阅文献资料显示,肝转移瘤源于结直肠癌、肺癌分别占50%~60%、38%~44%。周永建等学者统计863例国外报道病例,发生脾转移癌的原发癌中,比例最高的是乳腺癌,为167例(20%),其次肺癌164例(19.6%),卵巢癌91例(10.9%)。
该患者尽管原发灶不明,但发病前吸烟四十余年,有慢性支气管炎,并且是男性,不可能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结合统计学资料,推测原发癌为微小肺癌。
(二)及时调方,保证疗效
在疗效方面,该患者首诊处方亦有效,获得了症状改善,特别是腹痛消失,饭量增加,精神好,为后续抗癌治疗奠定了基础,增强了患者坚持服用中药之信心。
后来证变方亦变,增加清热、化痰、平喘、抗癌之力量,使药物偏性与人体偏性及时对应,获得了肿瘤消失之良效,并且效不更方,坚持服药,无瘤状态一年多,至今未见复发,当地医生称之为奇迹。
(三)“癌邪理论学术思想”指导抗癌
中医药在癌症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发展迅速,然而在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方面相当滞后。中医界各大肿瘤医家对癌症病因病机认识往往各执一词,临床治疗上也是各自为战,没有一个普适性、可重复、可推广、完整的中医肿瘤理论体系。
我在长期中医药抗癌的实践经验上,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创建出“癌邪理论学术思想”,并将之运用到临床,使中医抗癌疗效显著提高。
人体既存在物质气化,又通过阴阳制约与平衡,五行制化调节,使各系统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人体精、气、血等物质在复杂气化过程中,在不良因素刺激下,可发生气化错误。当正气虚损,调节和修复能力下降,则错误的气化不断积累,久之恶变产生癌邪。癌邪不断吸收水谷精微,自我增殖,聚集成团,形成癌肿。当癌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破坏脏腑功能,阻碍气机,损伤经络,形成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一种或多种病理状态,表现出复杂证候,并反过来损伤正气。即使体内存在气血痰湿热的聚集,只要没有癌邪,是不会患癌症的。
在“癌邪理论学术思想”指导下,制定中医抗癌四大原则:
(1)祛除不良刺激因素。如抗病毒、戒烟酒;
(2)扶持正气。正气虚损是癌邪产生的必要条件,癌肿发展后又损伤正气,“扶正”治疗需要贯穿始终;
(3)治疗癌邪。癌邪是癌肿形成的直接原因,消灭或控制癌邪是根本,需要使用抗癌药;
(4)治疗气血痰湿热聚集等病理状态。使用一般的行气、清热、活血、祛痰、化湿等药物。
这个病人在扶正方面,予党参、白术、黄芪、麦冬以益气养阴;嘱患者戒烟以去除不良刺激因素;在抗癌方面,予白花蛇舌草、急性子、蛇莓草、藤梨根、天葵子、海藻、牡蛎以治疗癌邪;在治疗癌症病理状态方面,予白茅根、百部、鱼腥草、陈皮、姜半夏、瓜蒌、薤白以清热、化痰、平喘、理气;最后予生姜、大枣调和诸药。
(四)“肝癌草药数据库”保驾护航
在用药方面,该病人肝内多发转移癌,我阅片时目测正常肝组织所剩一半左右,保护正常肝组织是开方时需要考虑的地方。
由于草药存在肝损伤风险,表现为药物性肝炎。因此需要选择既有治疗作用又无肝损害的草药,这为临床用药提出了高要求。
该病人所选药物来源于我创建的“肝癌草药数据库”,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肝损害。
(五)运用互联网远程开方
该病人位于偏远山区,来上海面诊不便,由家属通过微信代诊。除了不能获取脉象之外,其他基本符合中医诊疗要求,这为中医“互联网+”提供了可行性。
有病人询问不通过脉象看病准不准。在中医古籍《难经》中记载:“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这巧。”这就是对望、闻、问、切四诊的定位。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就是通过望诊来精准了解疾病。如果实在缺少脉诊,也是可以开中药治疗的。
该病人通过只吃草药就获得了癌块消失之良效,后来随访发现病人根据我的处方亲自上山采草药。在中医抗癌方面,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建议有条件的配合1到2种抗癌中成药;二是要与西医合理抗癌相结合,增强疗效。
(吴孝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师从肿瘤专家朱世杰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擅长肺癌、肝胆癌、胃肠癌等常见肿瘤微创介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癌性胸腹水、梗阻性黄疸的穿刺治疗。好大夫网上诊室https://wuxxdf.haodf.com)
本文是吴孝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