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动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如何做好家庭康复(二)走出家庭康复训练中的误区,给予孩子正确“爱”的方式

发表者:陈世动 人已读

爱心 这是我们从事儿童康复这一职业的前提,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有热情去工作,去指导家长从科学、适度的角度去爱孩子,既不能溺爱,也不能任其发展。


由于儿童康复的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面对诸多的功能障碍需要构建以医生、治疗师、康复工程人员、社会工作者及家庭等共同参与的康复体。随着儿童康复在国内的发展,国际康复理念是以家庭康复为中心,家庭作为孩子最亲近、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康复应当作为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越来越多的患儿家庭及治疗师认识到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当家庭康复作为整个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家庭环境对于康复作用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改变,很多父母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容易出现误区。要么过于宽松、放任自由、无原则妥协,要么过于严厉、专制、操控,形成两个极端的家庭教育观念——“溺爱型”、“缺爱型”,最终导致孩子的行为异常、情绪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不听指令、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能力障碍等问题,有些甚至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倾向,这部分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导致被健康儿童边缘化,需通过医疗康复、教育康复来进行长期干预。健康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会导致“问题孩子”,那么,特殊儿童由于先天的发育不足(缺陷),在活动参与能力及生活自理方面受限,加之亲近的照顾者缺乏专业康复知识和照顾技巧,患儿会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家庭环境中很多患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常常被包办,行为活动上过多被限制,情绪上过度迁就,百依百顺。家庭环境中过渡溺爱,导致患儿在社会生活中稍有挫折,就很容易产生抵触行为;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积极向上的态度,缺乏动机,训练动作稍有难度就不愿意配合,直接影响康复训练效果。


为了提高整体康复效率,我们要通过家庭环境为康复营造有利条件:

1,“帮”与“替” 我们在家庭康复训练中要正确区分“帮”与“替”,避免把锻炼内容从辅助、引导变成代替完成目标任务。“帮”是辅助、指导、引导来完成目标任务,即使锻炼过程中遇到难度也会努力去完成,整个过程都是主动参与的;“替”他完成目标任务时,当遇到一点点难度就容易退缩,孩子一次次试探、一次次成功会让他们逐渐失去主动的意识,最后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也不会愿意去主动尝试,或者干脆就原地等待,期待有人来替他完成,整个过程是在被动参与的。

2,有原则我们需要客观地分析、判断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目标任务,需要给多少辅助或者引导,既不能一味地严格要求去完成,也不能过于宽松、放任自由,任其发展,这时我们就需要在专业的指导下对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单是孩子在给我们提要求,更多地我们通过他的需求来引导其主动完成任务。

3,奖惩机制 利用强化的作用原理建立一个良好奖惩机制,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的目的是消除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模式作准备;正强化的目的是强化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使之保持下去。

例如:幼儿园常常见到小朋友用哭闹的方式来引起关注,当这种行为取得成效时慢慢会发现他哭闹的次数越来越多,这时候老师会先对这种哭闹的行为不予理睬,让他意识到哭闹的行为不会引来老师的关注,久而久之就不会出现哭闹行为,继而对他积极的表现给予正向的肯定,开始更多的关注和表扬他,这样就彻底消除了不良行为模式。



本文是陈世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