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肾炎患者要正确吃盐喝水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吃过咸食物后就想多喝水,这是因为盐分刺激了人体的渴感中枢,使人口渴难挡。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和水分,正常人能及时将它们排出体外。慢性肾炎病人往往因肾脏排钠排水能力下降,盐和水就会潴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管内的容量增加,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同时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加速肾功能损害。血管内过多的水分还可自血管内漏出形成水肿,如眼睑水肿、下肢水肿直至全身水肿,甚至出现胸腔、腹腔、心包积水。因此,慢性肾炎病人应该限制盐和水分的摄入。有的患者认为,既然慢性肾炎病人吃盐喝水不好,那就“吃盐越少越好”,甚至禁用食盐,这也是完全错误的,并且十分危险。正常肾脏有很好的保钠能力,即当机体缺钠时,肾脏排钠会明显减少,以保证体内钠盐不致过低。慢性肾炎病人的肾脏保钠能力下降,机体缺钠时,肾脏照样排钠不止,久而久之,可形成“低钠血症”,病人感觉倦怠乏力,血压下降,严重者还会出现脑水肿,危及生命。
怎样评估摄入的食盐和水适合自己的病情呢?
方法很简单,可用“体重估算法”。患者只需购买一台家用体重计,每天称一次体重即可。在生活规律保持不变、饮食正常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一般不应有太大的变化。如果数天内体重明显上升,表明钠盐和水分摄入过多,应当减少水盐摄入。称体重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清晨空腹,二是如厕后,三是穿着衣物重量相当。因为饭后和如厕后都会影响体重,如果穿衣过多,称重时还应减去衣服的重量,以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每日称体重对有水肿、高血压和尿量减少的患者尤为重要,应引起充分重视,遵医嘱执行,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