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当下,女性常见症状自我评估建议—绝经后阴道瘙痒
目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许多医院仍没有恢复正常的门诊接诊,医院的急诊对于接诊病人尤其是有发热情况患者的流程严格,医院人群聚集地也是属于传染病传播机会较大的场所。
女性朋友们这段时间在家发生不适,到底要不要去医院就诊,要不要去急诊就诊,自己会是发生了那些疾病,在家如何观察病情和帮助自己恢复。
我们整理了女性最常见的病症和建议的处理方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建议,帮助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焦虑,减少不必要的门急诊就诊,但又不盲目在家拖延延误严重病情的诊断治疗。
前面我们分享了青少年女性和育龄期女性阴道出血、下腹痛和外阴瘙痒的常见症状,如何自我评估及诊治建议。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绝经后及老年女性的一个常见症状——外阴瘙痒,如何在家进行初步自我评估及治疗。
绝经后外阴瘙痒
绝经后外阴瘙痒主要分四种情况,按常见的顺序依次为:一、低雌激素导致的萎缩性阴道炎;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三、感染性阴道炎(常见的是细菌和真菌性阴道炎);四、外阴皮肤营养不良性病变(常见的是硬化性苔藓、扁平苔藓);五、外阴肿瘤,包括恶性肿瘤和交界性瘤。我们依次介绍下这几种可能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的情况。
一、萎缩性阴道炎
绝经后会出现阴道和阴道附近组织变干燥、变薄和发生炎症,有多种阴道不适症状,主要外阴阴道症状包括:阴道干涩、烧灼痛、瘙痒、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出血或点滴出血。
40岁以上的女性中,多达85%有阴道干涩,29%-59%报告性交痛,26%-77%报告阴道瘙痒和刺痛。
各年龄组阴道干涩症状的患病率:育龄女性为3%,早期绝经过渡期女性(35岁之后出现月经不规律,10个月内出现周期长度>7天,但<2月)为4%,晚期绝经过渡期女性(停经2-11月)为21%,绝经后3年的女性为47%。
一项4000例绝经期女性的国际调查报道,39%的女性经历过与绝经期相关的阴道不适;这些阴道不适女性中有52%的女性报告其生存质量已受该症状影响。
为什么绝经后会出现上面讲的这些情况呢?
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绝经期女性阴道上皮的改变,有助于我们后面理解绝经后及老年女性好发的一些特殊外阴阴道瘙痒及不适。
绝经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产生急剧下降,绝经后雌二醇浓度相比绝经前下降大约95%。绝经后,血清雌二醇浓度达到平均5pg/mL的平台水平。血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可因年龄增长而加重)是阴道粘膜萎缩的主要原因。
这些变化通常是逐渐发展的,历经数年,并且对许多女性而言,除非接受治疗否则会一直持续。
低雌激素性阴道改变包括:阴道表层上皮细胞的顶层变薄、阴道褶丧失、阴道上皮的弹性丧失、阴道腔缩短和变窄,扩张性丧失、阴道上皮下结缔组织增加、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阴道pH值增加(至≥5)。
需要注意的是,下尿道结构与生殖道的胚胎起源相同,也同样含有雌激素受体。因此,膀胱、尿道、盆底肌肉组织和骨盆内筋膜同样会受到低雌激素状态的影响。
泌尿道萎缩导致的泌尿道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道不适,在较少情况下可出现血尿。
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这种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过度卫生。
过度卫生造成的干燥会导致皮肤皲裂,有微小裂隙。
尿失禁和使用卫生巾是导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长期外用药物也可导致。外阴类似于一般湿疹性疾病,发红部位可能颜色更暗,呈棕红色。罕见情况下,可从斑块表面发出大量的小水疱或大疱。水疱容易破裂,留下糜烂渗出的小斑片。
三、感染性阴道炎
如上面到的,绝经后阴道上皮变薄使得它更容易受到创伤,遭受压力(包括性行为或衣物摩擦)可能导致出血、瘀点和溃疡。
阴道上皮变薄也会暴露了下面的结缔组织,后者更易发生炎症或感染。变薄的阴道上皮糖原含量低,这导致乳杆菌产生的乳酸减少,从而引起阴道pH值增加。
阴道环境的这些变化会促进非嗜酸性大肠菌群的过度生长和乳杆菌的减少,从而使受累女性易被皮肤和直肠中潜藏的细菌感染,以及易发生假丝酵母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和毛滴虫感染。
这种情况患者除了上述萎缩阴道炎的瘙痒、阴道干涩、烧灼痛,合并感染时症状加重,且合并异常分泌物,严重时伴外阴红肿及阴道出血。
一般细菌性阴道炎白带呈脓性黄绿色,量多,有异味;发生真菌性阴道炎时,瘙痒和灼痛通常更重,阴道分泌物呈稠厚的豆渣样,外阴前庭和阴道粘膜表面可能附着白苔。
滴虫性阴道炎通常是稀薄有泡沫的分泌物,或者黄色分泌物。但也可能分泌物特点不典型。确定感染病原的类型需到医院做阴道分泌物的检查。
四、外阴皮肤营养不良性等病变
◆常见的有慢性单纯性苔藓,也是一种慢性内源性湿疹。
该病是门诊外阴瘙痒就诊的一个常见原因,通常为夜间瘙痒,可导致不受控制的瘙痒-抓挠-瘙痒循环。外阴皮肤可能有斑片状的皮肤增厚,斑块可能是更深的红色或红棕色。斑块也可能是皮肤的颜色。常见长期摩擦所致苔藓样变,但也常出现搔抓皮损所致的一定程度的糜烂。搔抓皮损可以引起溃疡。
◆扁平苔藓。丘疹鳞屑型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瘙痒。
糜烂性扁平苔藓有疼痛,通常呈剧痛。扁平苔藓以几种不同的方式出现在肛门生殖器区域。最常见的是糜烂性扁平苔藓。丘疹鳞屑型扁平苔藓通常不累及前庭和阴道的黏膜表面,但会出现在大阴唇和周围皮肤区域。
◆硬化性苔藓。瘙痒通常很突出,但如果存在广泛糜烂,则疼痛会代替瘙痒。硬化性苔藓最早的病变是白色斑疹或斑片,类似于白癜风,但仔细视诊会发现皮肤表面硬化性苔藓中有细小皱纹(“卷烟纸”皱纹或“玻璃纸”皱纹)。
这些早期病变在大阴唇最明显,但也常以8字形累及会阴和肛周的皮肤。此病可能是单侧或双侧对称的。大约20%-30%的女性会出现生殖器外皮肤受累。随着疾病的进展,变白的组织越来越厚。阴唇可能在中线处粘连,使得前庭部分封闭。小阴唇将逐渐萎缩,并且可能完全消失。外阴正常结构丧失/瘢痕形成并变白的最常见原因是硬化性苔藓。
◆外阴白斑。患者通常常年外阴皮肤瘙痒,一般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
外阴皮肤呈大片状皮肤色素减退,一般没有皮肤增厚及丘疹样隆起,表面也没有红肿溃疡,多位于一侧或两侧小阴唇中上部多见,也可以涉及整个会阴,白斑界限与正常皮肤界限不清。有些患者小大小阴唇呈不同程度萎缩样改变。
五、外阴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
这种情况总的发生率很低,但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高发,特别是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癌一般早期没有特异的症状,可能没有症状,或外阴瘙痒、疼痛、少量出血和发现异常赘生物。
外阴黑素瘤是外阴第二常见的癌症,仅次于鳞状细胞癌。早期症状是瘙痒。
晚期症状和体征包括出血、溃疡、疼痛和触痛。
疑似黑素瘤的病变通常具有“ABCDE”特征:不对称(A),边界不规则或呈贝壳状(B),通常为黑色(C)或混杂有红色、白色或蓝色,直径可能超过6mm(D),并且会不断进展(E)。早期体征包括病变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发生改变。
可以看出,上面这些情况很难仅从症状上进行区分,需要患者到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然后有针对性地治疗,特别是对于长期慢性瘙痒的老年女性,需要注意除外外阴的恶性肿瘤。
一般经过外阴的查体和分泌物的微生物检查可以初步明确是单纯的萎缩性阴道炎、刺激接触性外阴皮炎,还是有感染性阴道炎。但外阴皮肤营养不良性病变和肿瘤,则通常需要做活组织检查后病理确定,有时需要在阴道镜检查辅助下进行。
这几种情况的基本治疗方案如下:
一、萎缩性阴道炎。建议日常应用润滑剂或阴道保湿剂,每周使用2日或3日,注意不是同房前或感觉严重干涩时使用。
如果应用后干涩瘙痒没有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阴道用雌激素片剂或乳膏、凝胶,一般建议症状急性发作时一天一次,好转后一周2次。
一般来说阴道用低剂量雌激素软膏较为安全。但长期大量应用要警惕血栓及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风险,需要专业监测和指导。用口服维生素D及阴道用维生素E,以及口服和阴道给予益生菌来改变阴道菌群也可能对萎缩性阴道炎的症状有效。
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由于大多由过度清洁引起,因此建议适当减少外阴清洗的时间和频率,不用浴液、皂液等清洗剂。不用电吹风吹干外阴,也不擦干外阴。而是应该用柔软的毛巾/纸巾将外阴拍干。穿棉质内裤,不穿过紧的内裤或裤子。不在外阴使用喷雾和散剂。不进行阴道灌洗(即将液体灌入阴道,然后冲洗出)。便后擦拭时不使用婴儿湿巾和有香味的厕纸。温水坐浴和适当涂抹无香味剂润肤乳膏可能有效。
三、感染性外阴阴道炎。老年的外阴阴道炎明确病原后,在针对性治疗细菌、真菌或滴虫的同时,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应注意联合局部应用雌激素及增加乳酸杆菌,加强局部粘膜厚度及酸性环境,减少复发。
同时,需要关注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糖是否控制良好,尿糖刺激会阴也会导致外阴瘙痒,且容易合并反复发作的真菌感染。
四、外阴皮肤营养不良。典型的皮肤病损改变做出临床诊断后可以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由于此类药物比较特殊,需要医生指导下开具并监测疗效及副反应,不建议自行在家诊治,在此我们不做详述。
五、外阴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早期恶性外阴肿瘤及癌前病变均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手术切除。
对于绝经后及老年女常见的外阴瘙痒问题,建议大家首先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但也不要过度清洁。
之后,发生后先去正规医院就诊一次,除外需要手术治疗的病变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在家用药。
对于慢性良性皮肤病损的治疗,由于病损形成及治疗都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不必一定追求短期内皮肤恢复如初,只要皮肤改变没有扩大加重,用药是否有效应注重关注瘙痒及其他不适症状是否逐步缓解。不要心急,坚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过早放弃和频繁更换药物。
本文是王姝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