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治疗高血压脑病的具体药物和使用方法(高血压脑病的药物选择)
【高血压脑病的药物选择】
1.降低过高血压 高血压脑病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紧急实施降压治疗,此时一般不宜花时间去作特殊检查(如CT或MRI检查),以免延误抢救。力争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使血压下降,舒张压应降至110mmHg以下(原有高血压)、80mmHg或以下(原血压正常),并维持1~2周,使脑血管自动调节恢复适应性。但应注意降压不要过快、过低,以防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而诱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应以控制血压至安全水平为原则。常用药物:
①硝普钠:为首选的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作用迅速,降压效应恒定,给药后5min即见效,停药后作用能维持2~15min。用法: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滴速为1ml/min,每2~3min测一次血压,根据血压值调整滴速和用量,以维持适宜水平。本药通常无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发生硫氰酸盐中毒,在有条件时,用药后24小时内检测血浆硫氰酸盐浓度,>120mg/L时应停用本品。本药性质很不稳定,须新鲜配制在12小时内使用。
②硝酸甘油:作用迅速,效果可靠,使用简单,副作用少,尤其对中老年人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者更适宜。用法: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
③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为钙通道阻滞剂,口服剂型,使用方便,临床常用。用法:10~20mg口含,3次/d,20~30分钟开始降压,1.5~2小时降压最明显。
④利血平:1~2mg肌注,1~2次/d,1.5~3小时开始起效,不必经常监护血压,适于快速降血压后的维持用药。
⑤乌拉地尔(urapidil,压宁定):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的作用机理,在外周阻断突触后α1受体,扩张血管;在中枢激活5-HTI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而起降压作用。本品不干扰糖、脂肪代谢,不增加颅内压,对心率影响甚小,且无血压反跳,为临床常用。用法:先静脉推注12.5~25mg,观察5~10min,必要时再推注12.5~25mg。之后可用50~100mg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维持,根据血压调节滴速。孕妇、哺乳期禁用。
⑥拉贝洛尔(labetalol,柳胺苄心定):用法:20mg静脉缓慢注射,必要时可每隔10min注射1次,直至产生满意效果或总剂量200mg为止。孕妇、哮喘患者禁用。
⑦酚妥拉明(phentolamine,regitine):为α受体阻滞剂,近年来使用渐少,但对于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仍是首选。用法:5-10mg加入25%~50%葡萄糖液20ml立即静脉推注,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当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即停止推注,继之以20~30mg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维持,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副作用有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
⑧硫酸镁:有镇静、解痉、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用法:25%硫酸镁液5~10ml加入25%葡萄糖液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或用25%硫酸镁10ml深部肌肉注射。
2.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头部放置冰袋,立即选用抗脑水肿的药物。常用药物有:
①甘露醇:可使血浆渗透压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形成血与脑组织的渗透压差,将水“回抽”到血中,当甘露醇从肾脏排出时可带走大量水分,从而具有显著的脱水降颅压作用。用法: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1次/6~8h,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速尿:临床上多与甘露醇联合使用,疗效更好。用法:40mg,静脉注射。
③地塞米松:本品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功能,用药后12~36小时才显示出抗脑水肿作用。副作用有并发感染、引起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影响血压、血糖的控制,临床不作常规使用,病情危重者可早期短时间使用。用法:10~20mg静脉注射,1~2次/d。
④甘油:脱水、降颅压作用较和缓,多在症状较轻或病情好转时使用。用法:10%复方甘油溶液5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主要副作用是用量过大或输液过快时易引起溶血。
⑤10%或20%人体血清白蛋白:50~1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低蛋白血症病人更适用,可提高胶体渗透压,作用较持久。
3.控制抽搐 严重者可首选地西泮(安定)10~2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30min后再注射1次,或40~50mg加人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直至抽搐停止,24小时总量控制在100~150mg;苯巴比妥0.2~0.3g肌注,以后每6~8小时重复注射0.1g;10%水合氯醛成人可用30~40ml灌肠;亦可用25%硫酸镁液10ml深部肌肉注射。控制发作1~2天后可改用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口服,维持2~3个月以防复发。详细内容可参考常富业博士相关著作和相关论文
本文是常富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