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病还需心药医----狼疮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人文关怀
心病还需心药医----狼疮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人文关怀
户中丹 王振刚 山东省潍坊市阳光融合医院风湿免疫科
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心理健康问题可以演变成影响医学、家庭及社会的神经精神异常。及时的识别和恰当的应对十分重要。我们经历了一例“不用药物、不用强制措施”仅靠人文关怀就成功、稳妥地治疗了一例SLE伴抑郁焦虑双重异常的急性发作。现分享如下。
病例摘要:陈XX,女,47岁。2年因泡沫尿伴双下肢水肿及胸闷、腹胀,化验:尿蛋白4+,尿蛋白定量2758.01mg/24h,ANA1:3200,抗Sm抗体阳性,补体C30.62g/L,补体C40.06g/L;肾活检示:狼疮肾炎III+V型,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给予泼尼松、环孢素、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好转。之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用药,病情反复多次。近3月再次停药。1月前出现双手冻疮样皮疹、面部红斑,伴有头痛、发热。查尿蛋白3775.4mg/24h,头颅MR未见异常,于2020.01.14现再次于我科住院治疗。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不善言语、双面颊部及双手指红斑皮疹,心肺肝脾未见异常。经环磷酰胺、激素等治疗,皮疹逐渐消退,尿蛋白定量已接近正常,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滞留医院。
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与外界及他人交流少,家庭经济困难;住院期间一直无人陪护,进食不规律,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等情况亦不了解;由于患者失眠较重,住单人间病房有恐惧感。为改善患者恐惧感,故将患者与其他患者同住。搬床当日患者通过沟通了解到严重的湖北疫情及其防控措施,同时其与湖北亲属的暂时联系不畅,联想起医院预防感染的管控措施,自认为自己亲属已被隔离,当日夜间起出现自言自语(幻听),多次给其家人通话失败,整夜未眠等情况;次日凌晨情绪出现波动,易激惹、躁动不安,不配合医护治疗、拒绝讲话和沟通等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表现。
患者的病突然情变化很蹊跷。在未充分了解病情之前,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患者安全,保护其他患者安全,保障病房财产安全;我科派出多名医护人员陪同患者,防止患者做出非理智行为,以防出现意外。但患者没有冲动或过激行为时,医护人员不采取行动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
二,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家庭及周围情况比较了解,带着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在问寒问暖、积极安慰患者的同时,还为患者准备早餐;与此同时,积极与其家人积极沟通;
三,仔细分析病情,积极寻找病因和妥善应对措施;同时,向医务处汇报情况并请糖尿病中心、神经内科及认知睡眠障碍科主任进行了多科会诊;
患者家属得知患者的情况后,表示理解和积极配合。由于存在管控措施,患者家属前来医院的过程坎坷。最终患者家属来到患者的身边。在家属的安慰、解释及陪同下,患者的情绪逐渐平静;随着其他家人的电话及视频通话的劝导,患者的行为亦逐渐恢复正常。最后,经过病情评估及权衡利弊,决定出院,由家人陪同回家,进一步恢复。
点评:
1,本例具有SLE的病史。SLE为全身性疾病,可以累及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多系统多脏器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典型表现为癫痫或精神病样发作,为病情危重的表现之一。本例患者以SLE复发住院,尽管治疗后皮肤及肾脏病变在好转,但基于神经系统的特殊结构(血脑屏障)的存在,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不能完全除外SLE脑病的可能;另外,狼疮的神经系统受累还有诸多非典型表现,需要经头颅MR、脑脊液检查来确认等。但患者不配合检查。
2.患者具有低文化、性格内向以、家庭贫困、对社会现状不了解及与人沟通较差的基础因素,这些都说明患者存在适应能力差及易发生身心疾病(抑郁焦虑)的因素,失眠和恐惧就是其表现,具有特异质的偏执性格。在突然了解到一些社会紧急情况(如疫情)时、对事情理解不到位。
3,精神刺激导致的急性、短暂性神经精神症状发作。近日突然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在家属无法陪伴、又家属联系不畅、且对医院防控管理不理解,导致心理负担较重,又无法自我调节,难免会加重其焦虑状态。过度的担心为本次发病的主导机制;即:突发精神因素导致的忧郁症vs焦虑症----双重心理疾病急性加重的表现。
4,此时的患者易产生非逻辑思维----将坏事往自己身上联想;当患者出现自言自语时,如果能够有人及时给予劝解,或许事情就不会进一步发展(焦虑加重);但如果此时的周边环境并不利:加上病房的管控措施(不让患者随意外出)就会让患者误认为自己也被隔离。因此,就像“逃”出去----而医护人员的看护又加强了患者的这一“联想”而形成恶性循环(强化了患者的错觉)。
当然,只有思维不正常的患者才会是这样。患者家属的到来是一把“金”钥匙:患者 “赶紧给XX打电话” 的一句话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对患者的分析和判断是正确的。专家会诊及酌情处理方面更显专业的人文色彩。
5,权衡利弊:尽管经沟通后,家属表示可给予镇静处理。基于我们理解患者是对家人的过度惦念,患者亦无伤人、自伤及毁物情况,且考虑到镇静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我科未立即对其进行镇静处理。在家属到来前,多名医护人员仍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一直陪伴;在家属到来后继续给予安抚和指导,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宗旨和作用。
让家属接患者回家是正确的“一剂良药”,具有“一箭多雕”的作用:1,让患者和亲人在一起----倍感温馨;2,确认亲人的安全----释放焦虑;3,亲人相见----解除“不接电话”的误会;4,调换环境----有助于心情、心态、饮食、起居等的自我调理;
积极随访。3天后随诊:患者情绪稳定,未再有明显躁动,时有自言自语。5天后,患者情绪进一步稳定,并逐渐配合吃饭、吃药等,日常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研究发现:约25.0%的SLE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尤其在SLE活动期。尽管可能因器质性因素引起,但不应忽视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对疾病的担心、家庭支持、经济条件等。因此,对风湿病的治疗是综合的,良好的医患配合、人文关怀和疾病管理一定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在病因方面:一般突发精神障碍最大原因与突发的精神性因素相关。考虑四方面原因:
电解质异常相关脑病。患者食欲不佳,进食量小,且时常不进食。尽管之前的血钠130,血糖正常,但近期亦有可能突发再降低,导致低钠血症或低血糖相关的脑损害。目前患者虽有躁动不安,焦虑及恐惧较明显,无出汗、无肌无力现象(可以短时跑动)。一般低钠血症常可导致躁狂等精神错乱,后期可表现为嗜睡,因此,暂不考虑低钠血症为主因;由于患者不配合抽血,亦拒绝进食、喝糖水等,目前血钠、血糖情况无法了解。
激素相关神经精神副作用。激素是SLE治疗的基本药物,某些患者使用激素后亦可有精神症状。患者有激素使用史,无神经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虽未能坚持用药,近期再次开始服用,且入院后一直使用激素,且激素剂量在减少。目前该原因可能性不大;
在医疗方面:本例的诊治经过充满了对患者的关爱和同情心,尤其是针对患者过度焦虑所致的神经精神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式也充满了“从爱到行动、从心到关心”的现代医疗模式。
本文是王振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