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伟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海安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哪些动物咬后要打狂犬病疫苗,伤口怎么处理?不打会死吗

2427人已读

狂犬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狂躁型(大约2/3的病例)或麻痹型。由犬传播的狂犬病一般表现为狂躁型,而吸血蝙蝠传播的狂犬病一般表现为麻痹型。

1、潜伏期:从暴露到发病前无任何症状的时期,一般为1-3个月,极少数短至两周以内或长至一年以上,此时期内无任何诊断方法。

2、前驱期: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通常以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和发热等不典型症状开始,50%-80%的患者会在原暴露部位出现特异性神经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痒、麻及蚁行感等),此时期还可能出现无端的恐惧、焦虑、激动、易怒、神经过敏、失眠或抑郁等症状。前驱期一般为2-10天(通常2-4天)。

3、急性神经症状期: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有两种表现,即狂躁型与麻痹型。

(1)狂躁型患者出现发热并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机能亢进、定向力障碍、幻觉、痉挛发作、行为古怪、颈项强直等。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怕风是本病的特殊症状,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即使饮后也无法下咽,常伴声嘶及脱水。本期一般持续1-3天。

(2)麻痹型患者无典型的兴奋期及恐水现象,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继而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呈现横断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等类GBS表现。


相信很多人的印象里狂犬病还是这样的——天哪!潜伏期十几二十年!这也太可怕了吧!

其实,“狂犬病可以潜伏十几二十年”这是一个谣言!你被蒙在鼓里多少年了?几年前一个新闻出来——资阳安岳县一个老爷子因为被流浪狗咬没有及时打疫苗,没一段时间就走了。这个新闻一出,很多人就对“狂犬病的潜伏期”打上了一个大问号,说好的十几二十年呢?


其实,话传着传着就会变了味儿,原本最长可达二十年,变成了都会长达二十年。但是“最长可达20年”的那个是一个个例,并且这个个例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一切和狂犬病有关,传染病医学专家认为有可能是误诊或二次暴露(指第二次被动物咬伤)。那么有关狂犬病官方的权威解释是怎样的呢?下面由平安好医生带你了解一下吧!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狂犬病的潜伏期最长是6年,而且这是极少数的概率,一般为2周到3个月。因此潜伏期几十年的谣言不可信!


那是不是所有狗都会携带狂犬病病毒呢?为什么我们被狗咬了,无论是不是健康的狗都去打疫苗呢?

由于“狂犬病毒潜伏期长”的认识普遍存在在大众的认知中,不少被犬所伤者长期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但事实上,狂犬病毒在犬和猫的体内发病很快,潜伏期最长也不会超过10天,所以一般可以认为健康的狗狗是不会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只不过,由于狗狗经常需要外出和其他狗狗交流,人们通常无法保证别的狗狗一定是健康的,而鉴于目前狂犬病可防不可治的现状,因此即便是被健康的自家狗狗咬伤,只要你不能确保狗狗过去10天内均未接触过其他猫狗等动物,或者自己无法判断狗狗健康状态的,都还是建议注射狂犬疫苗。


那是否每次被猫狗抓或咬都要打一次疫苗?

其实,真正打疫苗要遵循的规律是这样的!首次注射后半年内被伤到可以不再注射,如伤人犬只高度怀疑染病可以至防疫站再追加(加强)一针就可以了;如果被咬的时间距离上次疫苗注射的间隔在半年到一年之间要加强2针,一年到3年之间加强3针,超过3年就要重新注射全程疫苗。虽然提前注射是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不过免疫保护作用会随时间逐渐降低,而人们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咬,所以除兽医等高危职业人群一般是不需要预防性注射狂犬疫苗的。


1、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翼手目动物: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进而感染猪、牛、羊和马等家畜。


2、美国CDC也指出,啮齿类(尤其小型啮齿类,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

在浣熊狂犬病发病地区,偶有旱獭(土拨鼠)感染狂犬病,但从未在小型啮齿动物中检测到狂犬病病毒,也无啮齿类或兔形目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病例的证据。


3、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伤口处理包括对每处伤口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以及后续的外科处置。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如清洗或消毒时疼痛剧烈,可先给予局部麻醉。

1、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

2、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3、外科处置:在伤口清洗、消毒,并根据需要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至少两小时后,根据情况进行后续外科处置。

根据伤口类型,还应考虑破伤风预防和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伤口感染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彻底的伤口清洗、清创及伤口闭合或覆盖。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可显著降低咬伤伤口的细菌感染率。


刘伟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海安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