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抱小孩导致拇指痛,这可能是腱鞘炎
很多妈妈,姥姥们右手拇指疼痛不适,活动时像被突然“卡”住一样,伴有“弹响”,酸痛难忍,尤其是抱小孩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家务劳动。起先并未在意,以为是不用理会的小问题,可几日过去仍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
其实这是得的是腱鞘炎,是由于经常抱孩子、做家务,过于劳累引起的。
尤其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过重的家务劳动使拇指或腕部关节间长期摩擦,易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腱鞘炎。
另外,许多正在带小孩的“新妈妈、新姥姥、新奶奶”们由于抱孩子姿势不正确,使拇指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力,血液循环受阻,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故腱鞘炎曾经被温馨地称作“妈妈手”。
如何预防“拇指痛”?预防是关键。
对于经常要做家务的“新妈妈、新姥姥、新奶奶”们,专家提醒:
1、不要长时间抱娃,要注意休息,在抱孩子时,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尽量让婴儿的头枕在自己的肘部,注意是身体、肩膀、胳膊肘和手腕一起发力这样抱娃(如下图所示):
2、应注意保护手部,手指、手腕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提拿物品不要过重;
3、避免经常受凉水的刺激,连续工作结束后,用热水泡泡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劳动后,手腕和手指各关节适当做些屈伸旋转活动,或将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来回多做几次或将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几下,可有效缓解手部的酸痛;
5、改掉不良用手习惯,如捻响手指、拇指长时间反复滑动手机等;
如何治疗“拇指痛”?
1、早期腱鞘炎症状较轻者,可减少活动量,每天热水泡手,一天三次,一次15-20分钟,一般1-2周后症状可明显缓解;
2、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遵医嘱外用一些消肿止痛类膏药或软膏,或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
3、如疼痛影响工作生活,可到医院行局部封闭治疗以减轻疼痛。
大部分腱鞘炎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的办法可得到缓解或治愈。
但在临床上,不少患者在疾病早期不重视或未采取任何治疗,很快发展为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这就只有从根本上解除腱鞘的狭窄粘连才能得到彻底治愈。
此时,手术进行腱鞘松解是最好的选择。故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到有手外科专科的医院进行专科治疗。
本文是朱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