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治疗

发表者:赵建通 人已读

小儿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通常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以上,医学上我们称为“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病因复杂,已知可能的病因如下:

1、遗传因素

遗尿症通常在家族中为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遗尿症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

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所以换床单的年轻父母们千万别生气,说不定当年也没少往床单上尿。

2、疾病因素

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临床检查问诊一般可以排除。

重点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4、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这部分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往往有所改善,停止尿床。

5、环境的改变、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6、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7、不良习惯的养成,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了解了可能引起尿床的因素,再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它。

首先,我们应该督促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可以通过行为疗法来解决尿床的问题,如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还可以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其次,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小朋友的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小朋友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小朋友既往的经历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

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最后,对于遗尿较严重难以单纯通过行为疗法纠正的孩子,可以使用一些如去氨加压素、奥昔布宁之类的药物来配合治疗。

此外,中医讲究,固涩止遗是小儿遗尿症的总的治疗原则,在固涩止遗的基础上,对于下元虚寒者,治以温补肾阳,可予菟丝子散加减,组成:菟丝子、肉苁蓉、附子、五味子、牡蛎、鸡内金,可合缩泉丸协同发挥其效。

还可以通过如推拿、针刺、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外治法去膀胱经、肾经、脾经及任脉上的穴位来改善症状协助治疗。

总之,尿床并不是孩子的过错,家长不应就此对孩子进行责罚,而应平稳心态,鼓励孩子积极配合治疗,小朋友们,我们要树立信心,不要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好好学习,今天我们在床单上“画世界地图”,明天我们用笔来绘制世界。


本文是赵建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