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陈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肺手术后如何保护“受伤的肺“

发表者:黄陈军 人已读

肺是体内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同时,肺是开放的器官,肺泡经各级支气管、气管与外界相通。正是这样的解剖和生理特殊性,使得肺容易因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各种有害因素而损伤。围手术期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及诊疗措施均可能对肺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各种肺部并发症,严重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那么如何在术后来尽可能的保护“受伤的肺”呢?

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措施可以参照术前清理呼吸道的方法。对存在高危因素,如长期大量吸烟史、高龄、肥胖、合并 COPD、哮喘等基础性肺病或伴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即使无痰液,预防性应用氨溴索也可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氨溴索大剂量应用可产生抗炎、抗氧化和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肺损伤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雾化吸入短效抗胆碱能药物,一方面可以打开并湿化气道,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利于排痰;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粘液分泌,降低术后发生肺炎的风险。

合理镇痛

术后有效的镇痛措施则可促进患者早期的膈肌运动、咳嗽排痰,以此减少对肺功能的损害、减少肺部合并感染的发生。术后镇痛应综合运用各种镇痛方法,并在药物的用量上个体化。同时加强术后麻醉访视,避免过度镇静或呼吸抑制。此外,尽早去除不必要的胸腔引流可减轻患者疼痛。我们现在手术创伤明显减小,同时在术中应用精确的神经局部麻醉阻滞可以有效的降低疼痛级别。

尽早下床活动

术后早期恢复性运动锻炼是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应增加患者的姿势调整,尽早下床活动,也可增加肩部运动;研究显示,在术后第二天或患者术后可以独坐时增加锻炼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呼吸道感染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并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早期下床行走对于降低肺栓塞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术后补液

术后补液应尽可能采用口服或肠内的方式。禁食水的患者,术后静脉补液以晶体液为主。关于补液的量,目前研究较倾向于限制性或目标导向性补液方案。过多的液体加重心脏负担,使肺水增加甚至导致肺水肿,造成弥散障碍。

术后肺功能康复

术后肺功能康复(I COUGH)是一项为患者提供多学科合作式术后肺保护的研究,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激励式肺量测定法、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口腔卫生护理、患者与家属教育、早期且较频繁的床下活动(每天 3 次以上)以及抬高床头(30° 以上)等。我们单位现在就成立了专业性很强的呼吸康复中心指导平时的工作。研究证实,这种多学科合作式的肺保护策略显著降低了术后患者的肺炎发生率和计划外插管发生率。同时让“受伤的肺”早日恢复活力。

肺部术后的康复需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有机整合,是多学科协作的过程,除外科医师、麻醉师、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外,还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对于胸外科手术而言,医患一起群策群力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受伤的肺”。

本文是黄陈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