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贝夜里总是尿床怎么办?
好多家长都说家里的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会尿床呢?或者是这段时间他怎么了,老是憋不住尿?是不是得了遗尿症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心力交瘁。
一、这些真的都是遗尿症吗?都需要治疗吗?
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制定了遗尿症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两点要求。
1)频率:年龄大于5岁儿童每月至少两次以上,而大于10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一次以上;2)尿量可以将床单湿透,如果只是一点点尿在裤子上,不能算遗尿。
遗尿症的分类。
遗尿症首先可以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原发性遗尿症,也就是尿床是从婴儿期一直持续下来的,从未有过连续有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而继发性遗尿症则曾经有过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之后出现了尿床。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就是可以将遗尿分为单一症状夜间遗尿,也就是仅仅是夜里会尿床,而白天排尿都是正常的;以及非单一症状夜间遗尿症,这是除了有夜间尿床之外,白天都会有下尿路的症状,比如憋不住尿、尿失禁。
所以我们会发现,其实遗尿症的诊断是非常严格的,不能轻易给孩子打下这样的一个诊断和标记。好多情况下可能是他玩的太开心,太入迷了;或者是他只是想再多玩一会儿呢。一定要有耐心。
二、如果对照这个标准,孩子还真的是遗尿症,那该怎么办?
如果真是这样,也不要过于担心。遗尿症有一系列治疗方法,并且效果总体良好。
1.要弄清楚怎么治疗,就要知道发生遗尿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膀胱充盈的睡眠觉醒反应发育延迟或障碍;
2)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3)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这里面涉及到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三个系统的问题。所以在开始治疗之前要评估一下,尤其要注意有没有引起遗尿症的诱因。比如睡前饮水习惯;或者导致睡眠障碍的一些病变,比如鼻炎、腺样体肥大;有没有泌尿系统的感染;以及有没有遭到精神或心理的刺激。家长要非常耐心地与自己家里的孩子进行沟通并且把他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向医生进行反映。
2.治疗策略有行为治疗、觉醒治疗、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等。
1)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包括控制液体的摄入、调整饮食时间和结构、正常的排尿和排便习惯训练等。怎么算控制液体的摄入呢?并不是不喝水,而是白天液体摄入要保障,而在睡前2~3小时之内要控制饮水或者饮料或者乳制品的摄入量。调整饮食时间和结构主要是晚餐不宜太晚,要少盐少油,并且要减少含有咖啡因饮料的摄入。如何训练正常的排尿和排便?家长要鼓励孩子白天每2~3小时排尿一次,睡前当然也要排空膀胱,并且如果说孩子有便秘(这个问题看上去与排尿没有关系,但事实上这两者是密切相关联的)要及时对症治疗。
2)觉醒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在国外应用比较多,而且是作为一线推荐。我们目前可以用闹钟唤醒训练,但是要注意闹钟的音量和音乐的选择要尽量柔和,选择在夜间孩子容易发生遗尿的这个时间点之前,进行闹钟唤醒,然后让孩子排尿。但是要注意,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睡眠障碍或者存在焦虑,这个方法应用起来比较困难,一定要取得孩子的配合。
3)药物治疗
专门针对儿童遗尿症的药物,有去氨加压素。这是一种抗利尿激素,尤其适合夜间多尿、而膀胱容量比较好的患者。建议对7岁以上儿童应用;如果是7岁以下,那么症状严重者也可以使用。这个药物要在睡前服用,服用前一小时和服用后8小时都不能喝水,以使得药物尽可能的发挥作用。治疗有两个时期,第1个时期是在用药一个月左右要观察药物的效果好坏,如果有效,那么再继续治疗2-3个月。其他的药物还有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放松膀胱平滑肌,尤其适用于功能性膀胱容量较小以及有日间排尿控制困难的患儿。它的副作用也不大,主要是容易口干,少许人会出现便秘。
4)中医针灸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遗尿的病机主要是肾气不固和膀胱失约。肾在五行中属水,排尿节律主要靠肾的气化功能来控制和调节。肾气不足,气化失调,尿液的闭藏失去控制,则产生遗尿。其次,肾在七情对应为恐,惊恐过度会伤肾,肾气不固则产生遗尿。依据该理论我们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惊吓过度会出现失禁的现象。因此,中医药和针灸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好多向我咨询的家长,他们孩子的真实情况其实并不是遗尿症。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到底是不是遗尿症,而不是给孩子贸然下结论。然后如果确实符合遗尿症,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和治疗。我们在治疗过程当中,除了症状的缓解以外,尤其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能力等方面的鼓励和改善。
改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让其得到应有的关怀和支持。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中,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去改变和成长。好的治疗方法需要医生、家长以及宝贝共同参与制定,这点至关重要。
本文是吴科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