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金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五禽戏

发表者:代金刚 人已读

五禽戏是中医仿生导引法的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可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养生延年。五禽戏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在西晋时陈寿所著《三国志·华佗传》记载: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时期范晔在《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与此基本相同。五禽戏得到历代中医养生家的重视,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戏的动作,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清代曹无极的《万寿仙书·导引篇》和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等著作中,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五禽戏的习练方法。从古代仿生导引的特点和华佗提倡的“体欲小劳”来看,五禽戏是从导引动作、呼吸和神态三方面相结合的自我导引锻炼方法。

五禽戏动作要领

1 五禽戏动作总领

五禽戏的习练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其中每一“戏”共有两个动作,整套功法共 10 个动作,分别为: 虎戏: 虎举、虎扑; 鹿戏: 鹿抵、鹿奔; 熊戏: 熊运、熊晃; 猿戏: 猿提、猿摘; 鸟戏:鸟伸、鸟飞。

2 虎戏动作要领 “虎举”一势,手型的变化分为撑掌、屈指、拧拳三个过程。两臂的举起和下落可分为提、举、拉、按四个阶段,要求将内劲贯注于动作的变化之中; “虎扑”动作要求上体前俯,两手尽力前伸,臀部后引,使脊柱得到充分伸展,屈膝下蹲,含胸收腹和伸膝送髋动作连贯进行,脊柱就形成了由折叠到展开的蠕动; 两目在虎戏中要求神发于目,虎视眈眈,并随着举、扑的动作移动。

3 鹿戏动作要领 “鹿抵”动作要求后脚脚跟踏实,固定下肢位置,同时腰部侧屈拧转,压紧一侧腰部,另一侧腰部和胁肋部借助上举手臂后伸,得到充分牵拉; “鹿奔”动作要求头前伸、背后拱、腹收缩、臀内敛,躯干部形成张“竖弓”,在外象上看腰背部得到了充分的伸展和拔长,在内里使督脉得到充分的锻炼。

4 熊戏动作要领 “熊运”的摩腹是在腰腹摇晃被动牵引之下自然完成的,是根结动,梢结随的表现,跟传统功法中的晃丹田相似; “熊晃”动作要求通过缩髋来牵动大腿上提,需要按照缩髋、起腿、屈膝的顺序来进行,大腿丝毫不用力,在向前迈步时,身体重心同时向前移动,落步时,全脚掌踩实。

5 猿戏动作要领 “猿提”动作要求手指先伸直,再撮拢成猿钩,然后两掌上提,两肩上耸,收腹提肛,配合头部向左右的转动; “猿摘”既有屈膝下蹲、上步采摘等腿部的动作,也有屈肘托捧、画弧钩提的手臂动作,同时配合左顾右盼、目随手动。

6 鸟戏动作要领 “鸟伸”动作要求右腿蹬直,左腿伸直向后抬起,两掌分开,掌成鸟翅、向体侧后方摆起,同时,抬头、伸颈、挺胸、塌腰; “鸟飞”动作要求单腿伸直独立,另一条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同时两掌成展翅状。

五禽戏动作秉承五禽特点,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五禽戏将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及其“五禽”的形、神、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流传过程中,五禽戏形成多个流派,有重点模仿五禽神态,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锻炼,如五禽气功图; 有的结合拍打、按摩,甚至融入拳法,如五禽拳; 还有以舞蹈形式出现的,如五禽舞等,都为五禽戏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大量文献证明五禽戏可以有效提高脏腑功能,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五禽戏在现代属于有氧运动,运动的强度及其动作都在老年人的承受范围之内,适宜人群广泛,易于推广,并发挥其治未病的作用。


本文是代金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