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成林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科技策略

发表者:雒成林 人已读

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科技策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今天非常有幸代表张院士就发展中医预防保健的科技策略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中医学科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医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的特色优势。它和现代医学研究的切入点不一样,现代医学切入点主要从人体物质的分析来切入的,而中医药主要是从人体的信息规律入手研究的。研究这个“人”就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健康保障方面是用整体调节的方法来调整人体状态的,使其保持在一种平衡的稳态。正因为中医是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的体系,所以在“治未病”方面就有其先天的优势。从“治未病”来说,我们觉得中医药系统有非常多的特色和优势。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在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提出了重大的举措,要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制定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同时提出了两个发展目标:到2011年要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框架,到2015年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我们的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是对健康状态的把握,对健康状态进行测量和评估。中医理论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吸纳现代科技,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医预防保健的理论体系是我们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研发等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这些在“十一五”的计划当中都进行了全面部署,“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围绕“治未病”部署了六方面的内容,国家中医药局2009年也启动了一批“治未病”科研项目,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介绍了。这些研究现在都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个体人健康状态的分类框架,20多种疾病《KY3H个体人健康状态辨识规范》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总体来看已经形成了四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辨识方面,中医体质辨识已经列入了卫生部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信息存储整合方面,研制了健康状态智能信息系统。分析评估方面,研究了体质与易发疾病的风险。干预方面,验证了多项适宜技术。这些方法现在已经在很多的医疗单位和亚健康中心应用。为了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建立了医、学、研、产相结合的研发机制,构建了“治未病”的科研联盟。目前的“治未病”研究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把研究和推广紧密结合,边研究、边推广,推广的模式也是多样化。我们现在的研究还处于一种非常初步的阶段,研究任务非常重,目前已经研发的技术和产品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熟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一些基本科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需要努力的地方。

对“十二五”在“治未病”的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有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系统继承与研究;积极运用系统科学原理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认知健康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估;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模式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评估;发展“医产学研用”联盟,积极培育科技转化机构。

本文是雒成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