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早期诊断宫颈癌
由于宫颈癌的预后与病期有着明显的关系,因此,早期诊断是能否治愈的关键所在。一般说来,宫颈癌的诊断是不困难的,它是唯一一个可以通过早期检查得以早期诊断的一个疾病,凡有条件的医院,只需作宫颈相关的检查,找到癌细胞就可确诊。值得重视的是,宫颈癌早期警号常是诊察的蜘丝马迹。
(1)性交、排便、活动后阴道点滴状出血,血液混在阴道分泌物中。开始出血量少,且常自行停止。
(2)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停经多年又突然阴道出血。
(3)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突然白带性状变成血性或如洗肉水样。
(4)下腹部及腰部疼痛。
还有更多平时无任何症状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是需要定期宫颈检查得以确诊。
早期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通过肉眼观察是无法判断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早期发现。
目前,临床最常应用的子宫颈癌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细胞学检查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自1943年巴巴尼古拉提出了子宫颈阴道涂片的巴氏染色及分级方法以来,临床以此方法作为一种筛查手段,极大地降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率。
该方法需在子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区刮取一周进行涂片,在95%酒精中至少固定15分钟后进行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发现Ⅲ级以上细胞时应引起重视。如果反复检查均异常,应进行子宫颈活检。
该方法简便易行,但临床应用表明,常有一定的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临床取材不满意是造成假阴性的主要原因,检查者经验不足而将高分化癌误诊为增生细胞,或由于长时间阅片引起视觉过度疲劳而忽略了少量的癌细胞等,也是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原因之一。假阳性常是由于将重度增生细胞、炎症或放疗后组织修复细胞等细胞形态的改变误诊为癌细胞,或制片、染色质量较差而影响细胞的观察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巴氏分级已不能适应现代细胞学诊断的要求。
目前,一种新型细胞学涂片检查方法——子宫颈涂片自动筛查系统(PAPNET系统)正在临床开始应用。该方法是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子宫颈细胞学涂片进行自动化快速图像分析,不仅能识别细胞形态异常,而且可对滴虫、霉菌及某些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细胞异常均能做出生物学诊断,极大地提高了子宫颈细胞学涂片的敏感性与准确性,降低了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法的假阴性率。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即医生按通常方法采集宫颈细胞,但并不直接涂在玻片上而是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将其置于机器上自动完成涂片制作。1996年FDA批准把此方法用于临床,并指出TCT可替代传统的巴氏涂片,使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2.子宫颈碘试验 当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或考虑为临床可疑癌时,可以借助碘试验发现异常部位,即以Lugol溶液或2%碘液涂抹于子宫颈表面,不着色区为阳性区域,在该部位取样活检常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下可直接观察子宫颈上皮及血管形态的细微变化,如血管形态、毛细血管间距、上皮表面及病变范围等,在异常部位取活检可明确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目前,有光学阴道镜和电子阴道镜。电子阴道镜在上世纪90年代末应用于临床,是集图像摄取、屏幕监视、计算机存贮、图文打印与远程监控为一体的多功能型阴道镜检测系统。适用于1细胞学报告异常;2CIN治疗后随访与疗效评价;3外阴、阴道、宫颈HPV感染;4中、重度宫颈糜烂、性交后出血、久治不愈的阴道炎等。是CIN和早期宫颈癌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4.子宫颈活检 子宫颈活检是确诊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临床常在子宫颈鳞柱交界区的3、6、9、12点处取活检或在碘试验、阴道镜检查下发现的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活检时应注意所取组织既要包括上皮,又要有一定量的间质组织,以保证病理学结果的准确性。
5.子宫颈管内膜活检 当反复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Ⅲ级以上而子宫颈活检阴性时,应警惕病变可能隐藏在子宫颈管内,需行子宫颈管内膜诊刮术,将刮出物行病理学检查,以免漏诊。
当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多次阳性而子宫颈活检为阴性,或活检为原位癌而临床不能排除浸润癌者,均应行子宫颈锥切术,以免因漏诊而延误治疗。
另外我们提倡TCT加HPV检查,来决定定期复查宫颈的间隔时间。
本文是黄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