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障碍疾病治疗的思考
运动障碍疾病治疗的思考
胡永生
运动障碍疾病又称为锥体外系疾病,常见的有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舞蹈病、特发性震颤、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等。发生原因是由于传递运动信号的神经传导路径发生了不明原因(目前无法查明)的紊乱,患者出现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通俗地来讲就是控制我们人体正常运动的神经环路上某一个或者多个节点出现了问题,导致身体出现了运动不能(迟缓)、震颤、不自主扭动或者抽动等症状。此类疾病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寿命,但是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确诊运动障碍疾病?
身体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行动迟缓、抖动、不自主运动,建议尽快到正规大医院的专科门诊(神经内科或功能神经外科)就诊,例如:帕金森病门诊、不自主运动门诊、运动障碍病门诊等,由专科医生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由于目前的技术条件所限,不管是哪一种运动障碍疾病都没有办法通过一种特有的检查或者检验手段来直接确诊。一般来说,诊断依据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专科医生的临床经验,有时还需要再加上一些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例如:PET-CT、黑质超声、基因检测、震颤分析等。此外,还有核磁共振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铜蓝蛋白检测,用于和脑外伤、脑积水、脑萎缩、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所以,目前的现状是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要靠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再结合一些检查手段来进行确诊断和鉴别。
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现状
首先,由于我们还无法明确导致运动障碍疾病发生的神经环路紊乱是如何发生的,所以我们现有的医疗手段还无法逆转神经环路的不明原因紊乱,目前的医疗技术也无法完全治愈运动障碍疾病。虽然如此,我们面对运动障碍疾病也不是束手无策,可以采取药物、手术和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法,有效地消除或缓解运动障碍疾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治疗的角度来讲,主要有药物替代治疗和干扰重塑治疗两种思路。
1)药物替代治疗
又称为补充治疗。比如对于帕金森病,我们了解到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中脑黑质神经元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凋亡,导致其分泌的传递运动信号的多巴胺这种递质减少,所以科学家发明了左旋多巴这种药物,让患者口服以直接补充脑内产生不足的多巴胺。为了增强患者脑内对残存多巴胺的利用和激活,又发明了如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MAO-B抑制剂等不同类型药物。替代治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副作用和并发症,治疗的效果也会逐渐减退。
2)干扰重塑治疗
也可以称为平衡再塑造或者通路再塑造治疗。我们知道,运动障碍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体内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神经机制(兴奋和抑制)及神经信号传导环路等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所导致的,因而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对神经传导环路进行干预,来重塑体内的这种动态平衡。
a.药物的干扰重塑治疗思路:
我们知道帕金森病是因为患者脑内多巴胺神经元凋亡,导致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种递质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因此我们就给患者服用乙酰胆碱能抑制剂去尝试重塑这种动态平衡以期控制症状。
再如,肌张力障碍患者由于其肌张力出现不能自主控制的情况,不自主运动增多,我们就给与患者镇静类药物、抗震颤药物、肌肉松弛剂以改善其肌张力、控制症状。
b.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干扰重塑治疗思路:
目前已经探明的人体运动调节功能中一个通路:皮层纹状体通路,如下:
其中纹状体和丘脑底核是基底神经节(调节运动功能的重要神经环路节点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苍白球又是纹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治疗运动障碍疾病最主要的外科手段是脑深部电刺激(DBS),原理就是将直径为1.2mm的电极植入脑内的靶点核团给予电刺激,一般常规选择丘脑底核、苍白球作为刺激靶点,从神经电活动角度去干扰异常放电的神经核团,最终机制有兴奋机制,也可能有抑制机制,打破紊乱,重塑平衡,持续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并改善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c.康复治疗中的干扰重塑治疗思路:
康复治疗是根据运动障碍疾病患者运动功能受影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用物理手段如器械辅助、光电刺激等,进行重复作业训练,功能重塑训练,对受影响或者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行逆向干扰强化,以此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尚没有一种绝对的检查或检验手段能够直接帮助诊断运动障碍疾病,还是主要依靠专科医生的经验和多种检查手段辅助医生诊断疾病,其治疗主要有药物替代治疗和干扰重塑治疗两种思路,不同思路又有具体的不同的治疗手段。由于运动障碍疾病大多数比较复杂,病情难以逆转,单一的治疗手段常常无法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临床医生会采用药物、手术、康复等综合手段来帮助患者控制运动障碍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的文章我们将陆续详细科普每一种运动障碍疾病。欢迎大家点击阅读、收藏。
本文是胡永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