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心包积液?
正常心包腔内含10-30ml的液体,各种原因引起心包腔内液体的积聚超过50ml者称为心包积液。大多数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症状。
(1)心包积液是怎么来的?
不同国家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构成明显不同,发达国家以特发性(50%)为主,其他因素依次为肿瘤性、感染性、医源性和结缔组织病,结核性占比较低。
我国的病因组成为:肿瘤性和结核性心包积液占将近70%,其他包括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梗死后游离壁破裂等。
(2)心包积液有什么表现?
主要为呼吸困难,乏力,部分患者有发烧、心前区疼痛。当心包积液使食管受压时出现吞咽困难,邻近腹腔脏器受压时出现恶心或腹胀感。
慢性心包积液患者能参与日常活动而无自觉不适感,可逐渐出现症状。当心包积液迅速增加时,可出现心包压塞,患者主诉呼吸困难,病情急剧恶化,血压下降,甚至出现猝死。
(3)心包积液如何诊断?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既往病史,进行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以及CT检查常易确诊。
(4)心包积液如何治疗?
心包积液的处理:对于中等量以上的心包积液可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可判定积液性质,缓解心包压塞症状,并且可根据病因注入抗菌素或化疗药物。心包切开术适用于大量心包积液,达到持续引流的作用。
病因治疗:根据心包穿刺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明确积液是感染性、肿瘤性、自身免疫性、医源性还是代谢性疾病引起,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病因治疗决定了心包积液的病程和预后。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