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移植病例分享

发表者:朱勇锋 人已读

身患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的丁先生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获“心”生,这也是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中心自去年以来完成的第十例心脏移植手术、河南省第一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移植手术。

“相比国内接受心脏移植最常见病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而言,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往往有年龄大、患病时间久、合并症多等特点,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一次移植成功也标志着郑州心专家团队心脏移植技术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郑州心专家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有适合的供体了。”02月10日,正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八病区住院的丁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丁先生今年53岁,胸闷4年,期间频发心慌、胸闷,休息后可自行缓解。2年前症状加重夜间无法卧床,间断于当地医院治疗,治疗后症状可改善。两月前再次突发心慌胸闷症状,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转诊到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郑州心专家团队的治疗。


入院完善检查,被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二尖瓣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冠脉造影及Pet-CT检查提示无法行常规的冠脉搭桥手术,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丁先生患的缺血性心肌病(ICM)属于冠心病的一种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心衰的临床综合征。这种发展到晚期的疾病十分凶险,患者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如不进行治疗死亡率极高。


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通过全国心肺移植网,丁先生终于等到了供体:郑州本地一位患者脑死亡,家属根据其生前愿望,捐献出全部器官,其所捐献的心脏,完全吻合丁先生的情况。


术前,医护人员对捐献者表示尊重和感谢,是他们无私的捐献拯救了更多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

2月11号下午17点丁先生被推进手术室,麻醉师开始麻醉,手术团队建立体外循环。


正在获取心脏

17点45分,取心团队,仅用八分钟便取出捐献者的心脏,经过专业灌注保存处理后,放入冰沙中储存以减少心肌损耗。


洗手护士将获取的心脏放入冰沙中储存

18点20分,郑州心专家团队开始切除丁先生病损的心脏。


18点40分,开始将捐献者的心脏移植入丁先生的体内。


移植的心脏开始复跳

19点10分,供体心脏开始在丁先生的胸腔内重新跳动。郑州心专家张向立主任团队仔细检查各缝合口后,无出血,顺利撤除体外循环,张向立主任宣布手术圆满成功。


“正如无数的医学前辈所言,医学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职业,明知自己无法完全掌控,也要奋力一搏。患者被我们救回的那一刻,感动与欣慰会击碎所有的疲惫。”郑州心专家张向立主任如是说道。


术后,丁先生在心脏移植监护室恢复良好。并于3月15日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回归社会。


丁先生康复后对着镜头竖出了大拇指表示感激之情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是河南省目前能独立开展心脏移植、器官移植例数最多、年龄覆盖范围最广的三级甲等医院,建立有成熟的心衰病房、心脏移植特护病房及心脏移植术后专用的重症监护室,创造了多个河南心脏移植第一。


相对于目前已经比较普及的肝肾移植而言,心脏移植仍是“少数民族”,究其原因与心脏移植宣传和普及率不高,导致人民群众对心脏移植怀有疑惑与恐惧的情绪有一定关系。其实现在心脏移植的手术效果非常理想,绝大部分病人在术后三月左右就可恢复正常生活,半年左右就恢复正常劳动或工作。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秉承着仁爱、进取、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联合中国红十字会等爱心组织,也对符合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救助资金,帮助心衰患者及家庭度过难关。


本文是朱勇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