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司仙科
司仙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微创外科

腹外疝的前世今生

2351人已读

所谓“腹外疝”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疝气”,可分为腹股沟疝和腹壁疝。

先说说腹股沟疝,这个疾病估计从猿猴开始直立行走后就有了,因为腹股沟区从四条腿行走的水平位置,变成了两条腿走路的最下方位置。腹腔压力的改变导致局部的压力变大,使得先天性或后天性腹股沟区域薄弱,最终生成腹股沟疝。所以可以说,疝伴随着整个人类的进化史,是人类及直立动物所特有的疾病。

期的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是残酷野蛮和血腥暴力的。公元前40年,Celsus采用腹股沟管切开,阴囊切开睾丸切除,疝囊分离后切除和缝合内环,术后切口敞开,让伤口发生炎症形成瘢痕愈合,甚至用烙铁烫烧伤口以形成更多的瘢痕来治疗腹股沟疝,可想而知当时患者的痛苦程度。

直到17-19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实体解剖学遍及整个欧洲,人们对腹股沟区域的解剖更加明了精细,手术也不像既往时那般野蛮,烙铁不用了、“蛋蛋”也保住了,但是没有制定规范化手术,进入“乱补”时代。这种状况直至1884年Bassini首创的Bassini修补术,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疝修补术,他将疝囊高位结扎、游离精索、切开腹横筋膜、修补内环、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修补,这种术式被誉为疝手术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直到目前仍在应用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jpg


在Bassini疝修补术发明后100多年来,先后涌现出200多种手术方法,经典术式有McVay修补术、Shouldice修补术等等。但是有些巨大的腹股沟疝,有的疝修补术后反复复发,没有正常组织结构可以提供再次修补,还有复发率较高,术后疼痛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疝外科医生和病人。所以能不能找到一种合适的“布”来补上这个“洞”呢?于是乎,各路大神脑洞大开,历史上有放布的(是真的衣服上剪下来的布哦),有放不锈钢网的,有放银丝网的,甚至有放蚊帐的,直到聚丙烯材料的广泛使用……

疝手术历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奖应该颁给美国洛杉矶疝中心著名的疝外科专家Lichtenstein,他于1989年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概念,使得人工合成的各种补片得以广泛的应用,是疝外科史中的一场革命,推动了疝外科手术及修补材料等一系列的变革。有了补片,医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人体原有的生理结构和组织层次,这类手术不需要将两边的组织强行拉合,因为没有张力,所以我们称之为“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轻,非体力劳动者术后一周即可恢复日常工作,复发率也降低到了1%以下。

再谈谈疝手术的第三个里程碑。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也受到疝外科医生们的高度关注。早在1990年Schultz有报道经腹腔腹腔镜下疝修补术(TAPP术),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肌前修补不破坏腹股沟管结构,复发率低,大大的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促进术后的快速愈合,术中还可以探查对侧有无隐匿性疝,可以同时行双侧疝修补。

当然,还有完全经腹膜外途径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approach,TEP),腹腔内网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经腹腔部分腹膜外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artial extra-peritoneal,TAPE)等等。标准腹腔镜一般要打三个口,随着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出现,其代表着目前国际最前沿微创技术。数据表明,单孔腹腔镜手术比标准腹腔镜手术在术后疼痛更轻、术后康复更快。因此,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微创手术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对手术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生具备更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


12.jpg



腹壁疝是腹外疝中除去腹股沟疝、股疝以外的其他腹外疝的统称。腹壁疝占所有腹外疝的15%左右,虽然在数量上少于腹股沟疝,但病情和治疗相对于最常见的腹股沟疝要复杂一些。按照发生的解剖位置分类包括脐疝、白线疝、腰疝、半月线疝;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而发生的是切口疝、造口旁疝。成人手术同样分为开放及腹腔镜修补。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不在腹壁做切口,通过3~5个穿刺孔完成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费用较高,对手术医生的操作要求也较高。目前对大多数的切口疝、造口旁疝、半月线疝都首选腹腔镜补片修补术。


小结:成人疝气是不会自己愈合的,只会越来越大,手术治疗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当疝块不能回纳时,可出现明显疼痛,甚至有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的表现,称为“嵌顿疝”,严重时会造成肠坏死、肠穿孔,进而危及生命。所以,切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勿以“疝”小而不为。

注:文中相关手术图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司仙科
司仙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微创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