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红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房颤的危害及其治疗方法

发表者:谭红伟 人已读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的电产生和传递异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快而且不规整,可高达300-600次/分,由于房室结的滤过性保护作用使这些激动部分达到心室,引起快且绝对不整齐的心率(心跳)心室率可高达100-160次/分。

发生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甲亢、心脏外科手术等。

房颤的三大主要危害:脑梗塞(中风)、心衰和生活质量下降,另外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更为危险的是房颤可以大大增加血栓与脑梗塞的危险。房颤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进而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可引起全身各部位栓塞,比如脑(中风、偏瘫)、肢体(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肠(腹痛、便血)等。在神经内科就诊的中风患者中近10%是由房颤造成的。房颤时心室率快且不整齐可使患者感到心悸、胸闷、头晕,个别患者还会出现昏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房颤的分类较多,最为实用且能反应房颤进展阶段的分类是方法是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早期阶段)、持续性房颤(中期阶段)及长期持续性房颤(晚期阶段)。房颤治疗越早其成功率越高。

诊断房颤很简单,当患者自觉心脏乱跳时应该立即到就近医院就诊,行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是否为房颤。对于发作时间很短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房颤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治疗甲亢、降压治疗等),去除诱发因素(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等),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1)抗凝治疗,其目的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常用药物为华法林(国外所用的新型抗凝药如达比加群由于价格昂贵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应用)。(2)抗心律失常治疗,其目的在于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过快的心室率,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可达龙(胺碘酮)、心律平(普罗帕酮)、倍他乐克、异搏定等。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缺点为需要长期服药不可避免会有副作用,且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又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3)房颤上游治疗,基础研究发现一些降压药物及降脂药物有一直房颤发作的作用,但目前其临床效果仍不确切。非药物治疗主要有:(1)电复律,多数患者复律后会复发。(2)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十年来房颤治疗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具有创伤小、分险小且可根治房颤的优点,目前国内外最新房颤治疗指南均将导管消融治疗作为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手段加以推荐。(3)外科迷宫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其疗效肯定,但创伤相对较大、风险较高。(4)房室结消融后植入起搏器,目前已较少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房颤以成为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房颤和心衰被喻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早期发现房颤并进行早期正规治疗对于患者至关重要。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新器械、新理论及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必将为更多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本文是谭红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