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填充中并发症的防治 ,手术中脂肪血管栓塞如何急救
脂肪填充几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防治
脂肪填充中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急性并发症是指术中及术后6 h内出现的并发症,多为严重并发症,如失明、突发剧烈胸痛等。主要与医生的注射操作相关,如脂肪或油滴误入血管引起栓塞。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偏瘫、失明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需要引起重视。
(1)预防措施
①术前开放静脉通道,便于应急抢救;
②熟悉局部解剖结构,避开重要血管、神经;
③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局部血管,导致脂肪误入血管;
④术前应当回抽,确认注射针未进入血管;
⑤后退式注射移植脂肪。
(2)血管栓塞的急症抢救措施
手术过程中当患者出现胸闷、视力障碍、局部剧烈疼痛等不适主诉时,要考虑血管栓塞的可能。一旦确定为血管栓塞,应立即进入抢救程序,主要处理措施有:
①立即停止脂肪注射操作;
②依据患者的主诉和相关体格检查,判断脂肪栓塞的类型及可能的血管栓塞部位;
③给予吸氧,仔细查体同时询问情况,若生命体征情况无好转,则积极准备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
④扩容:通过开放的静脉予以扩容(20%甘露醇250 mL,30~60 min静脉滴注);
⑤应用激素:如症状加重不见好转,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
⑥特殊处理:视情况(脑水肿、眼压增高时)选用乙酰唑胺注射液0.25 g静脉滴注。如确认栓塞发生,紧急情况下可于6 h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
多学科联合会诊:应立即联系急诊、眼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呼吸内科等相应科室急会诊,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高压氧治疗尚有争议,需酌情使用。鉴于目前尚无任何抢救成功的案例,因此积极预防任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为重要。
脂肪填充中出现的亚急性并发症
亚急性并发症是指术后6 h~1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如淤青、肿胀、头痛、恶心、呕吐、牙痛、皮肤感觉减退等。多较为轻微,持续时间短,无需特别处理。
脂肪填充中晚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晚期并发症是指术后1个月及以上发生的并发症,病程持续时间长,是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1)局部囊肿、结节或钙化:形成原因包括注射物含有组织纤维、液化油状物残留等;移植部位局部或单点移植量过大;受区血运不佳等造成移植物中心坏死、脂肪成活率下降。结节最早可发生于术后1个半月,囊肿可发生于术后5~12个月,钙化可发生于术后6~24个月。严格遵守操作原则,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产生。
(2)局部感染液化 :移植后1个月~2年可能出现反复难愈的慢性感染,可能与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感染相关。预防措施: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证全程操作及所有手术器械无菌状态。严格术前消毒,尤其是口腔入路的移植,颊部脂肪移植后感染率较高可能与此相关。处理措施:①清创,引流为主;②细菌培养,如无生长应结合细菌培养,如阳性需行抗结核药物治疗。
(3)移植部位凹凸不平:与注射技术相关,如操作时未遵循脂肪室的概念;或受局部肿胀影响,造成注射不均匀,可在二次移植时补充注射进行矫正。
(4)移植矫枉过度:部分受区血运丰富,脂肪极易成活,如眶周,移植时矫枉过正可能发生局部吸收率不高、存活过多。可根据部位选择局部抽吸或激光溶脂。
本文是陈元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